约3040个字。
囚 绿 记
教学目标
1、 这是一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散文,含蓄优美。借助于多读,
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
2、与时俱进,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来。
能力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阅读课文,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圈点批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4、品味文章语言特点,领会文章主题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绿的深深热爱,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学习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学习作者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重点、难点及活动突破
◆重点
1、阅读课文,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圈点批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难点
1、品味文章语言特点,领会文章主题思想。
2、感受作者对绿的深深热爱,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活动过程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1、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他就是《囚绿记》的作者陆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篇代表作,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请同学们快速读一遍课文,告诉我“囚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明确】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3、给下面的字注音。(在课文中圈注)
淅沥( ) 揠苗助长( ) 猗郁( ) 蕈菌( )
涸辙( ) 急不暇择( ) 嵌 ( ) 葱茏( )
答案: xī lì yà yī xùn hé xiá qiàn cōng lóng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用“吟哦讽诵”的方法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划批注。
1、请你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历史背景:
去年夏天、北平的一家公寓、卢沟桥事件前后
2、 说说“绿”的由来: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3、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为了让绿色与“我”更接近、更亲密,以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我”抑郁之心,燃起“我”对生活的希望,“我”把绿色囚住。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我”被青藤那顽强的抗争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精神所感染,作者仿佛看见了呼唤光明和自由的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故珍重开释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囚”。
4、作者对绿的称呼发生了哪些变化?常春藤、绿影、绿色、绿叶、绿友、绿囚、囚人。
三、选读·体悟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请你找出
本文的线索应该是什么 ?作者对绿的感情
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内容,并酝酿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1)学生找出体现作者喜爱绿的语段,并轻声地朗读。
(2)小组内先交流朗读,然后讨论如何朗读更好。
(3)全班同学交流朗读,体会作者对“绿”的感情。
*教师可根据情况组织全班朗读,并对朗读予以指导。
2、 根据课文说说文章的结构思路是什么?
一、(1-7)抒写对“绿”(常春藤)的喜爱之情。 赏绿
二、(8-11)作者囚绿的过程。 囚绿
三、(12、13)释放“绿”表达作者的呼唤和追求。 放绿
四、(14)对“绿”的思念之情。 思绿
阅读、勾画
阅读、圈点批注
交流
阅读、理解、讨论
朗读
讨论
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