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月考历史试卷(10月)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5小题,约5810字。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月考历史试卷(10月)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2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C.礼乐与法制并举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2.玉在战国以前曾经是礼的载体,史书有“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为瑞”;“公执恒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等记载,还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玉器在商周时成为王赐给诸侯的一种主要礼物形式
 B.玉器被“道德化”、“人格化”,利于维护等级秩序
 C.商周时玉器被赋予神秘主义色彩,有助于巩固王权
 D.玉器制作精美而昂贵,从而成为贵族阶层专用礼器
 3.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故其社会地位并不高。入宋以后,宋朝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这反映出
 A.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B.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
 C.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D.民族融合推动民间信仰变革
 4.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