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有32道题,约4980个字。 -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A.君主意志 B.“爱人”之心 C.内心自省 D.礼乐规范[学
 2、“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3、“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是以下哪一位思想家的治国思想
 A.孟子B.韩非子C.荀子D.董仲舒
 4、“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不会足。”依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
 A.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B.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C.出现了“诸子百家”D.出现了政治、经济大变动
 5、西汉初,“天子不能具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犊车”。至武帝之初,“七十余年间,…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材料最能说明
 A.汉武帝的“有为”以汉初的“无为”为基础B.黄老“无为”思想取得全面成功
 C.随着经济发展西汉政权开始腐败D.古人修史往往浮夸溢美,不足采信
 6、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
 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历史产生的影响是
 ①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②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③儒家思想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④促进了民主思想的自由传播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
 8、历史学家陈寅恪先声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凡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先生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 构建起天人合一的系统模式B 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C 形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D 为汉唐大一统奠定了思想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