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桥梁——放飞联想的翅膀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写作的桥梁——放飞联想的翅膀<br>
唐忠全<br>
现在写作讲究创造性思维,讲究创新。创新它有两方面的意思:一个叫做新颖性。新颖性首先是自己跟自己比;其次,它才是独创性。独创性是跟别人比。创新需要什么?从思维的角度来讲,需要联想、需要想像。<br>
联想和想象是作文的双翼。丰富的联想可以拓展思路,开阔意境,提高立意的新颖性和深刻性,从而使你的文章上档次,有品位。本次训练旨在培养同学借助联想提高作文水平的能力。<br>
秦牧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很畅通了。”联想很像串联的灯,电通灯亮,一亮一串,形成一条链。譬如刘禹锡有一首咏叹“乌衣巷”的怀古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由乌衣巷联想到豪贵的王谢家族早已凋零败落,联想到沧海桑田变幻无常的社会人生。我们可由此联想到“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再联想到谢家诸多风流子弟:谢尚、谢安、谢灵运、谢朓等,又由此联想到谢家才女谢道。<br>
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有一次和他的家人一起吃午饭,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韫,这么大的雪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瞪在眼睛向外看着。谢安乘机问道:“你们看这飘飘的雪花象什么?”他的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他的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朗与谢道韫(yùn)的联想哪一个更好一些呢?相信很多同学都感觉到了,沉甸甸的盐粒除了形状颜色与雪花相似以外,再无共同之处,谢朗的联想非常之一般。而 “柳絮因风起”则传神地描绘出了雪花轻柔飞旋之状,轻灵而美丽,谢道韫的联想的确深刻独到。<br>
写作中借助于联想似乎已是普通的现象,据载老舍先生曾经和一位教授聊天,教授说他见过一个车夫,为人耿直,买了三次车,又丢了三次车,这引起老舍的联想和想象,写出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文章。联想和想象的活跃,强烈就是奔涌的文思。<br>
什么是联想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注意两个要素:1,“有一定联系”;2,“别的事物”。 例如:蓝天—→白云,秋天—→累累的果实。<br>
联想的种类和各类联想在作文中的运用<br>
1、相似联想 所谓相似联想,无非是根据事物的某一个特征出发,然后想到了具有这个特征的其它的事。如张同学勤学,我想到李同学勤学,王同学勤学,赵同学勤学;如李清照的“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就是由黄色的菊花联想到面容的憔悴。这就是相似联想,尤其是大家写议论文的时候,经常愿意举点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有的时候就用到这一个,写散文也是这样。<br>
2、相反联想(对比联想) 相反联想是由所写的人、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反的人、事、物的联想。事物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而且截然相反的事物会给人留下强烈鲜明的印象,所以相反联想的思维方法,可以使我们容易看到各种事物之间的差异,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如说某某某勤学,联想到了某某人学习不大努力;某某某爱国,想到了某某某卖国。如学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很自然地就联想到《召公谏厉王止谤》。由齐威王的下令求谏联想到周厉王防民之口,进而联想到阿Q听到人说他头上癞疮疤就怒目而视,联想到惯于给提意见者小鞋穿的某些领导,联想到谏难,纳谏尤难等,对认识事物本质、深化文章主题起着巨大作用。<br>
3、相关联想 相关联想就是说根据事物的某一个特征,你想到了和这个特征相关的其它若干事物的若干特征,这种思维就叫相关联想。比方说中国女子足球队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跟这个特征相关的,你能想到多少?从女足姑娘们身上你能想到这个原因、那个原因,那个原因能想好多;从她们的教练身上你是不是又能想到好多好多原因?教练的知识丰富、能力强、临场指挥能力也很强、用人得当等等,是吧?甚至于你从队医身上你是不是也可以想到好多东西?2003世界杯中国女子足球队踢砸了,你又想到多少?<br>
4、象征联想 象征联想的特点是用所写的具体事物代替某种人或某种精神。这种联想是一种“半透明式的反映”,外层与所联想到的内层同时双层显现。正因为外层清晰可睹,内层的显现便有些模糊,这种模糊给读者一种宽泛理解的可能。如孙犁的《荷花淀》,写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它暗示了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都成了保卫白洋淀的战士,也暗示了抗日军民团结、坚强、勇敢的精神。这种联想可以使文章形象生动,含蓄蕴藉。<br>
5、事理联想 即由事到理的联想。作者对事物作简要介绍之后,由此联想到其中包含的道理并将其直接引发出来。这种联想多数都是在读(观)后感、说理散文一类联想中出现。如《学习当如卒过河》一文,“会下棋的人都知道,小卒过河顶个车。在对弈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过河卒子一步一步直逼帅营,以至把对方将死,取得全局的胜利。学习也应当像卒子那样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循序渐进。”这种联想是由实而虚,由具体到抽象,从平常的事物中联想出给人启迪的道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