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阅读——诗歌阅读理解题的解答
- 资源简介:
约26160个字。
寿光•纪台第一初级中学•校本教材
诗歌阅读
———诗歌阅读理解题的解答
七年级语文(上)
崔永
要1 观沧海 ………………………………………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祝寄有感 ……………
3 次北固山下 …………………………………
4 天净沙•秋思 ………………………………
5 江南逢李龟年 ………………………………
6 峨眉山月歌 …………………………………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8夜上受降城闻敌 ……………………………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
附录:
■诗歌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
■古代诗词格律常识 …………………………
■古代诗词题材内容及常见主题 ……………
目
一
览
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化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可见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古诗词的阅读欣赏能力,在当今中学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
由于古诗词自身特定的特点,语言精练和谐、感情深沉丰富。很多同学在遇到古诗词阅读时感到无从下手,只是停留在诗词表层字面上的理解,很难深刻领会内在的深层次的意思,从而无法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我的校本课程就是研究和探讨古诗词的阅读。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东汉末年涌现出众多充满激情、爽朗刚健的诗歌,后人把这类诗文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建安12年(207),曹操北征乌桓得胜,意所昂扬,眼前是沧海壮丽景象,胸中是豪迈慷慨之情。
与许多写景抒情诗“情景分写”不同,《观沧海》的情是完全包含在景中,“水何”六名,描绘了大海风光,壮丽山河,更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到“日月”四句,作者写景和抒情进入了高潮,写大海吞吐宇宙之势,实则是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题型练习:
1写出下列诗句加点词语的意思;
A东临碣石:来到,登临B水何澹澹:多么
C山岛竦峙:高高地耸立(高耸)D歌以咏志:感情,情怀
2就表达方式而言,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其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诗中是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阅读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所写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景物特点:气势恢宏,宏伟壮观。
思想感情:自信乐观的博大胸襟和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4结合你对全诗的理解和对诗人的了解,说说诗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这四句诗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写法,驰骋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波澜壮阔的大海景象,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5这首诗动静结合、寓情于景,请结合具体诗句略作阐述
“水何”动静相映,表现了大海辽阔无边的壮观景象,抒发了诗人来到海边时起伏荡漾的心境;“秋风”形象地写出了大海的开阔雄浑及其巨大无穷的力量,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