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南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全科试卷(8科8份,含听力)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 高二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mp3
  • 资源大小: 4.5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1/22 17:36: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全科试卷(8科8份,含听力)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doc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听力_OUTPUT.mp3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
  南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工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第1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
  古人对文化什么态度?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就写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意思是说文化、文章、文采太重要了,它是与“天地”一起诞生的啊。而且他还洋洋洒洒地写道:日月星辰是上天之文。山川草木是大地之文,它们与“肇自太极”的人之文,鼎立为三,合而为一。它也就是“道”。刘勰突出了“人文”、也就是文化的崇高性、永恒性,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文化观念来自儒家,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它就占了主导地位。自古以来,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如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之类。
  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纽带。世界大多数地方依靠种族或宗教的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所谓“《春秋》之法,中国而夷礼则夷之;夷而中国则中国之”。就是说按照《春秋》大义:哪怕你是“夷”人,一旦采用“中国(中原王朝)之礼”,就按国人对待;如果你是“中国”人,用了“夷礼”。则按照“夷人”对待。可见是否进入中国文化成为判别人群归属的决定因素。在儒家看来,“礼”是文化的核心。
  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生动的概括。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振荡之中。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心,自然会随之衰减。上个世纪从60到70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了,传统文化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为妖魔。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改变,但并非“复旧”,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垒。因此“渎经热”、“古董热”、“收藏热”,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钱热”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关系不大。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都是“值多少钱”?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是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两者虽不同,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事关文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
  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他指的是上面所说永恒不变、天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延续至今。现在我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1.下列说法不属于“文化至上”的一项是( )
  A.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
  B.儒家的信徒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C.司马迁、曹丕等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D.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
  2.下列说法或行为,不属于文化自觉行为的是( )
  A.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
  B.曹丕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C.李白写文章追求的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朱熹认为对文化要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态度。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刘勰把人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三者合而为一,突出了人文的重要性。
  B.“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判别人群归属的唯一标准。
  C.上世纪将文化妖魔化和庸俗化都是对文化的蔑视,谈不上对文化的敬畏。
  D.当下,我们应该学习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质朴精神和敬畏态度,进行文化重建。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