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案1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3 8:40:5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课时,约5040字。
邓稼先
一、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文章借多变的语言形式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
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3.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
4.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和赞颂邓稼先献身国家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1.研究文章的句式变化及其作用。
2.学习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
解决办法:
1.反复研读,以读带讲,在读中感受语言形式,体味感情。
2.讨论研究,对难点重点,我们应集思广益,互相补充提示。
3.质疑。学习是师生互动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像导演一样指引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发挥主体作用,质疑环节则是转换师问生答的形式,放手发动学生思考问题,突破知识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读书会。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性散文,其中有许多处理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但并不难懂,组织读书会,让学生自己交流读书心得,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热情,提高授课效果。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今有哪些国家拥有核武器吗? (生答)我们中国是什么时候拥有的核武器呢?是谁领导研制成功了我国自己的核武器的?——邓稼先。这个名字鲜为人知,因为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科技专家们都甘心情愿的做了无名英雄,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烈乐章。他们是我们人民的英雄,国家的骄傲,就让我们展开课本,去谛听他们感人的事迹吧!
(一)明确目标
1.学习文章借多变的语言形式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
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3.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
4.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对邓稼先献身国防的崇高精神的赞美。
这节课,我们在解决基础知识,阅读课文基础上,重点研究第一小节。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邓稼先同是大学教授的孩子,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但对爱国的感情这一共同点把他们紧紧联在一起。本文即是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追忆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2.邓稼先介绍: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指导人。1924年生于安徽怀宁县,是清代著名金石书法家邓石如的第六代孙,出身书香门第,其父邓以蛰曾流学日本、美国,任北大教授。邓稼先在战乱中读完高中、大学,1948年到1950年赴美留学,学成之后,毫不犹豫的回国报效,他先后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和核武器的研究,是我国国防高科技的奠基人。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永久纪念他对中国国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3.放朗读录音:在教师指导下提前录好,突出有感情朗读,创设情境。
4.扫除文字障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相关文章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