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基础》单元质量检测试题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0题,约5330字。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单元检测题(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H2SO4中,锌片是( )
A.阴极 B.正极 C.阳极 D.负极
2.在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
A.C(s)+H2O(g)===CO(g)+H2(g) ΔH>0
B.Ba(OH)2•8H2O(s)+2NH4Cl(s)===BaCl2(aq)+2NH3•H2O(l)+8H2O(l) ΔH>0
C.CaC2(s)+2H2O(l)―→Ca(OH)2(s)+C2H2(g) ΔH<0
D.CH4(g)+2O2(g)―→CO2(g)+H2O(l) ΔH<0
3.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金属
B.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C.在铅、银和盐酸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铅板上有5.18 g铅溶解,正极上就有1 120 mL(标准状况)气体析出
D.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和负极上发生的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4.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
Cd+2NiOOH+2H2O Cd(OH)2+2Ni(OH)2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e-+OH-===NiOOH+H2O
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5.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2溶液
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6.将等物质的量K2SO4、NaCl、Ba(NO3)2、AgNO3混合均匀后,置于指定容器中,加入足量的水,经搅拌、静置、过滤。取滤液,用铂电极电解该滤液一段时间。则两个极区析出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约为( )
A.35.5∶108 B.108∶35.5 C.8∶1 D.1∶2
7.对于锌—铜—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 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
①锌片溶解了32.5 g ②锌片增重32.5 g ③铜片上析出1 g H2 ④铜片上析出1 mol H2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8.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2Fe+2H2O+O2===2Fe2++4OH-。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
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2e-===4OH-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D.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
9.X、Y、Z、W四块金属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X、Y相连时,X为负极;Z、W相连时,电流方向是W→Z;X、Z相连时,Z极上产生大量气泡,W、Y相连时,W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 )
A.X>Z>W>Y B.Z>X>Y>W C.X>Y>Z>W D.Y>W>Z>X
10.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只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 )
A.NaOH B.H2SO4 C.AgNO3 D.Na2SO4
11.CuI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以石墨作阴极,铜为阳极组成电解池,含有酚酞和淀粉KI的溶液作电解液,电解开始一段时间,阴极区溶液变红,阳极区为无色,电解相当长时间后,阳极区才呈深蓝色,则电解开始阶段的电极反应为( )
A.阳极:Cu-2e-===Cu2+ 阴极:Cu2++2e-===Cu
B.阳极:2Cu+2I--2e-===2CuI 阴极:2H++2e-===H2↑
C.阳极:2I--2e-===I2 阴极:2H++2e-===H2↑
D.阳极:4OH--4e-===2H2O+O2↑ 阴极:4H++4e-===2H2↑
12.如下图所示,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