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课时,约2340个字。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矿泉中学 张翠好
一、教学设想:
考虑到本文是外国文学作品,设计时首先重在多让学生自我感悟,包括多读,多讨论,多谈体会,多质疑问难。其次对文本要能创造性阅读,从主题、人物性格分析到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的认识,都力求有自己的看法,并能找到认识的根据。教学本文,拟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欣赏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第二课时品味细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二、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欣赏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3)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
三、学法指导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在分析人物、环境时,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在分析悬念铺排时,要扣住一个“巧”字,以达到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采用自主讨论式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巧妙,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善于用精练笔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今天我们要学的《我的叔叔于勒》也是这样的一篇小说。
(二)、自读课文,了解人物关系。
教师可用学生提的问题引导他们读书。
1、故事涉及到哪些人?他们之间原本是什么关系?
读后明确:故事涉及到“我”的父母亲菲利普夫妇,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于勒,“我”的两个姐姐,“我”未来的二姐夫,船长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