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案1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6 21:46:1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三个课时,约5410个字。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表
一、内容与目标
课题名称醉翁亭记课时三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
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目标
1.引时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熟读成诵。
2.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文章主旨。
3.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
关于“六一居士”
  作者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谓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关于“醉翁”
  作者因酒而乐,因山水而乐,因别人乐而乐。在第三段中,作者描绘了一幅“滁人游乐图”,“滁人”被置于显著位置,而且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行者,有老人和小孩,都是普通百姓,他们能够如此兴高采烈出游,当与社会安定太平有关,当与太守励精图治有关,作者乐百姓乐不流露在字里行间,体现其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作者写《醉翁亭记》时不过39岁,为何自号醉翁?这是否可以看出作者放浪形骸的一面,自号醉翁,既是线谑,也反映了贬谪者的心情。
  作者自己在《题滁州醉翁亭》中说过:“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辞中遗万年,岂复记吾年?”又在《赠沈遵》一诗中说:“我生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都说明,此举是他贬官之后表达愤懑心情的一种方式。
本文写作背景
  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期间,提出了十项政治革新主张,欧阳修积极响应。革新失败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他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革新派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本文写于他上任的第二年,文章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同时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情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