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离时世的悲歌——沉郁顿挫的杜诗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2/24 19:46:1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8040字。
  乱离时世的悲歌
                             ——沉郁顿挫的杜诗
  一、盛唐的时代特征
  (一)1.杜甫出生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进取的时代。
  2.整个唐朝正处在上升时期,广阔的疆域,繁荣的经济,强盛的国力,使人们都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3.奔逐大漠,封侯万里,寻求冒险和刺激,成为许多青年人的生活目标。
  (二)群星灿烂,诗人辈出。(杜甫出生这一年,李白十一岁,王维十一岁,高适十岁,三年后岑参出生)
  (三)漫游之风
  漫游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人都有过的经历。
  1.漫游是年轻的诗人扩充知识、丰富生活的绝好机会。
  2.漫游又往往被诗人们看作是结交权贵名流、实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
  二、杜甫的身世
  杜甫712年正月出生在河南巩县南窑湾村的一个具有诗书传统的仕宦家庭。
  1.十三世祖:晋代名将杜预,知识渊博,是研究《左传》的专家。
  2.祖父:杜审言,青年是就很有才气,“文章四友”之一,与沈佺期、宋之问齐名,被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者。
  3.父亲:杜闲,没有多少名气,只做过奉天令。
  4.母亲:崔氏,杜甫出生后几年就去世了。
  三、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
  1.少小多病,身体单薄
  2.善思善察,勤奋进取
  3.六岁观公孙大娘表演的《剑器浑脱》
  4.“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岁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5.十五体壮,身体矫健(“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百忧集行》)
  6.开始与洛阳文人有了来往,诗文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四、十年漫游(731~740)
  (一)四年吴越(731~735)
  洛阳→淮阴、扬州→苏州、绍兴
  (二)洛阳科举停漫游文章虽好难合口(735)
  (三)齐赵之游(736~740)
  1.赵王丛台放声高歌
  2.景公青丘苏预伴猎
  3.探望父亲兖州司马
  4.终近泰山廿五《望岳》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清人浦起龙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却是中肯的评价。
  (这首诗写得意境开阔,气势壮伟,语言精辟,富有哲理,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杜甫远大的胸襟抱负,也看到了他诗歌创作的雄厚实力。
  在诗中,杜甫描述了泰山郁郁苍苍的山色,随着山势一起延伸,无边无际,辽阔的齐鲁大地似乎也无法容纳了。泰山的景象是如此壮丽雄奇,好像大自然把所有的灵秀神奇都聚集在它的身上。高峻摩天的山峰遮断了阳光,像把山南山北分成了明暗两个世界。层出不穷的云气在山峰周围延展翻滚,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激荡。极目远望,旷远空阔的蓝天中,只看见一两只归山的飞鸟。泰山虽高,但一定要登上顶峰,站在顶峰一看,四周的群山都显得那么矮小。那时就会领略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种伟大的胸怀和高远的境界。)
  五、首阳陆浑“土室”祭亲(《祭远祖当阳君文》《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铭》)
  山庄成亲杨怡之女
  六、仙圣之遇
  (一)洛阳寻路巧遇李白(744年春夏之交)(《赠李白》)
  (二)同游梁宋访道寻仙(744秋)
  1.王屋道士华盖君死
  2.渤海高阔仙圣同游
  3.梁园酒店东南吹台( 梁园:今河南开封)
  4.单父(台)望远驰骋游猎
  5.宋州侠气诗人心性
  6.七四五初三人别离
  7.北海太守拜谒李邕
  8.七四五秋兖州再会(《赠李白》)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的这首《赠李白》,是在他与李白交往的早期写就的。短短二十八个字,写尽了李白的精神、神态、性格和嗜好,是一幅形神兼备的"诗仙"李白的生动画像。
  李白尚远游,一生如"飘蓬",云游四海,浪迹天涯。"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足迹遍及黄河中下游和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李白是扶风而起的大鹏,只有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激荡风云中,他才能扶摇直上,振翼搏击,俯瞰寰海,傲视苍穹。李白是心怀天下的布衣卿相,面对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波翻浪涌,他慨叹人生苦短:"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他更渴望建功立业:"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经历过朝廷的放逐、理想的破灭,他仍然坚定地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是高蹈飘逸的山中隐士,他陶醉于"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自卷舒"的意境中,完全忘记了尘世的喧嚣,宦海的嚷扰。尽管怀才不遇,尽管大志难伸,尽管登上龙廷又"放还"民间,都不能改变李白飘逸潇洒浪漫佻达的天性。李白是大自然的朋友,在落寞寂寥之时,他抱膝独坐,凝神远望:"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高高在上的皇帝可以放逐他,趋炎附势的宠臣可以排挤他,但山川日月永远与他为伴,飞鸟闲云永远以他为友,任何时候,他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的知音和伴侣。
  李白迷丹砂,他曾经虔诚地求仙访道、采药炼丹。他幻想着佛学道箓能使自己长生不老,羽化成仙。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可以摈绝尘念,虔心炼丹,"弃剑学丹砂,临炉双玉童"--携玉童临炉而立,只期待着能炼出使他能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只要一剂仙丹出炉,他便可以驾鹤升仙,随鸥临海,去天上宫阙海中仙山任意遨游了。然而李白上当了,佛学道箓灵丹妙药都未能改变李白"斯人独憔悴""衔哀流夜郎"的悲惨命运。精神麻醉水银中毒极大地损害了他的健康。所以杜甫取笑李白"未就丹砂愧葛洪"--在求仙炼丹方面未有所成,一定会愧对精于提炼"神仙丹药"的大师葛洪。李白本人在即将离世的当年,也已经"了然识所在"--破除了对求道炼丹的迷信,只可惜已岁暮向晚,无法疗救他陈疴多病的躯体了。
  李白嗜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一人独饮,他会"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与朋友对面,他要"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他甚至可以与酿酒的老叟成为莫逆之交,老叟死了,他作《哭宣城善酿纪叟》以祭,并担心自己不在的情况下,老叟又能把酒卖给谁呢:"纪叟黄泉下,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谁人?" 作为诗人,李白是以酒研墨的,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留下与酒有关的兴酣之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在豪饮的同时,他也升腾着自己的诗兴与豪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放纵着自己的桀骜与狂放--"黄金白璧卖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壶中洞天,酒是我友;黄金白璧,皆为粪土;天子王侯,视如草芥!既然皇帝老儿不用管晏屈贾之才,既然"匡扶社稷"的壮志难伸,我只有"痛饮狂歌空度日",举杯月下,醉倒松间,"唯愿长醉不复醒!"岂管它功名权位、富贵荣华?!
  李白轻尧舜、笑孔丘、长揖天子、平交诸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苏轼《李太白碑阴记》)他自视甚高:"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雄",乐观坚定地认为总有一天自己能施展抱负。天宝元年,李白42岁,唐玄宗下诏征聘其入朝。志得意满的李白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等岂是蓬蒿人",昂首挺胸来到长安,受到唐玄宗"降辇步迎"的接待,成为皇帝的嘉宾。他自以为从此要官列卿相,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了。岂知唐玄宗看重的是他的锦绣诗文而不是他的政治才干,让他供奉翰林,任务是陪伴皇上吟诗作赋,游宴消遣。在宫中,他只不过是皇帝生日蛋糕上嵌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