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苏高考语用题命题趋势分析与预测
- 资源简介:
约12130字。
2017江苏高考语用题命题趋势分析与预测
江苏 秦葆
【解读与预测】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在必考内容里对“语言文字运用”作出以下要求:
准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提炼语意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纵观近年江苏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不难发现,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1.考查内容较以往有很大变化。 字形辨析、词语区分、标点考查已完全淡出命题组视线,几乎每年必考的字音题,近三年都没有考查,病句与成语由原先每年必考题,转为交替考查。选用题、仿写题、扩展语句类试题从2008年以后消失。分析江苏卷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大体分两类:一是考查对某个语段内容和表达的理解,属中等难度题和难题。题目要求筛选信息,提炼整合,概括表达。所选材料既有社会科学的,又有自然科学的,多涉及社会关注的学术前沿话题。命题导向十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广泛阅读;命题意图是提高考生的理解能力、 概括能力和简要表达的能力。二是考查按要求进语言表达,属中等难题和难题。命题选材力求与当下重大事件相关。题目要求符合语境,表达得体,采用一定的句式和修辞手法。为了增加命题的区分度,这类题目常常涉及文化、文学方面的信息考查,这点在2015和2016年表现得特别明显。自2014年起,语言使用得体、语句衔接、图文转换、对联、修辞、文化常识逐渐出现,交替进行考查。
2.考查形式日趋划一。江苏卷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以往一直是客观题与主观题组合进行考查,到了2014年,江苏卷则全部改为客观题,特别是以往采用主观题的语言表达题,比如漫画,2014年也采用了客观题,自此语言文字运用的主观题从此在江苏卷上消失。
3.题目设置数量上的加以固定。江苏卷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客观题曾由6个逐步减少到2个,主观题曾由3个减少到2个。从2008年起,客观题和主观题由原来的分散改为集中在一个部分。从2009年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形成了2个客观题加上2个主观题的格局。自2014年起,江苏的语言文字运用题部分固定为5个客观题,客观题数量增加,主观题消失,近三年固定为5道题,共15分。
依据以上分析,笔者对江苏2017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命题,作出以下预测:
1.稳定中有变化,继承中有创新。随着字音、字形题淡出江苏考卷,明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也不会再考。语言文字运用的第一题改为词语题,此题考查由原来孤立地考查成语使用对和错转向在整体语境中对成对的近义成语的辨析区分,在发展到对成对近义成语和近义现代汉语实词的辨析和考查。预测这种趋势将会延续,可能还会考查现代汉语的近义虚词,即将成语、实词、虚词放在特点语境中一起考查。这点应引起关注。
2.为了降低难度,将会继续采用客观题形式考查。以往的第三道题,往往是一道概括题,对材料压缩概括是江苏考题的偏爱,几乎年年考查,具体题型有概念定义类、提取关键词类、概括要点类、语意转换类(用平实的语言表述句子含意)。语言运用的第四题,一般是一道表达题,并且是紧扣社会热点或重大历史事件来命题,曾经出现的题型有感悟类、祝愿类、按语类、图文转换类。从近三年命题趋势看,提炼语意,正确使用修辞,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些以往用主观题考查的内容,依旧会采用现行的客观题形式考查,这样虽然看似降低了难度,但命题者会在命题时增加题目的区分度。
3.进一步体现语文姓“语”的特点,加强考生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