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800字。
《杨修之死》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独立读、述、评、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见目标1、2、3
教学难点:见目标2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师板书课题)
师:首先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 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庖官 主簿 谮 绰刀 恃才放旷
(给加点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
2.熟读课文,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3.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明确:杨修:恃才放旷。 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
三、深入阅读
1.找生读第一部分:
师提问:
①杨修为什么会命赴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