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700字。
《 项 链 》说 课 稿
长阳职业教育中 李宗凤
《项链》是选自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七单元的课文。 现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作业安排、板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 说教材和教学目标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共有五篇小说:《荷花淀》、《项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群英会蒋干中计》、《一碗清汤荞麦面》。其中《项链》、《一碗清汤荞麦面》是外国小说,其余三篇是我国当代或现代小说。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初中小说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欣赏我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重点是了解小说所写的环境、梳理情节结构、探究小说主题、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同时引发对生活的审美体验。
《项链》是莫泊桑的短篇精品,小说以精巧的艺术构思、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出色的心理描写,塑造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富有个性魅力的女性形象——玛蒂尔德。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对作品主人公的评价和主题思想的理解,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教这一课,力图从“接受美学”和“人性论”的角度,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以领悟“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的价值,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也正是符合语文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即语文教学应该体现其思想性、工具性和人文性。鉴于此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A、知识与能力目标
B、把握跌宕起伏的情节结构,学习双线交织的精巧构思。
b、理解并概括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认识玛蒂尔德悲剧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c、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B、过程与方法目标
B、训练快速阅读、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b、建立起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深度阅读小说的意识。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玛蒂尔德的同时,发现人性中的善和美,摒弃虚伪和丑陋。
这三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 — 回归整 体。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本课实际,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 梳理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腻的心理描写;难点为:认识玛蒂尔德悲剧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学习多角度审视和评价小说人物,发现人性 中的善和美,摒弃虚伪和丑陋。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中的1、2和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1;第二课时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中的3和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贯穿本课学习始终。
二、 说教法和学法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师所讲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善于启发,相机诱导,教学才能获得成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