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试题(7份)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doc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doc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
 - 一、选择题 
 1.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
 2.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4.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
 5.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
 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6.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由此判断,王阳明( )
 A.反对穷理格物 B.教人明辨善恶
 C.主张静心无为 D.阐发禅宗学说
 7.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与戴震主张相似的思想家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8.梁启超说:“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加以那时候的佛家,各派都衰,禅宗独盛。禅宗是打破佛家许多形式和理论,专用内观工夫,越发与当时新建设之道学相接近,所以道学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
 ……
 一、选择题
 1.《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2.中国古代的天文机构是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有的人甚至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对于广大民众,天文学是一门被严厉禁止的学问,不准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3.下图是南宋宫廷画家李嵩所作《市担婴戏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风俗画在宋朝得到充分发展
 ②绘画表现了活跃的商业活动
 ③宫廷画的创作题材十分狭窄
 ④画风忽略写实注重传情写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国国代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下列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生活问题的著作是( )
 ①《黄帝内经》
 ②《九章算术》
 ③《齐民要术》
 ④《伤寒杂病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2004年1月,湖南长沙走马楼发现1 万余枚汉代的简牍。“经初步考证,这些简牍是汉武帝时期的行政文书,其性质大部分属于司法文书,涉及到汉代的诉讼制度、法制改革、统计制度、交通邮驿制度及汉长沙国的历史、法律、职官、郡县、疆域等诸多方面”。由以上材料可以推断( )
 ①简牍文字应是使用楷书书写
 ②汉武帝时期湖南仍存在封国
 ③考古资料可弥补史籍的不足
 ……
 一、选择题
 1.有学者指出:“从清朝改革三阶段来看,洋务运动由于士绅保守势力过于强大而遭受失败,戊戌变法则由于激进改革精英的不当战略而失败,而清末新政是中央权威的急剧流失,由于不适当的分权化的立宪改革而失败。”从本质上看,这三个阶段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
 A.缺乏地方实力派的强有力支持
 B.顽固势力大大超过了改革势力
 C.改革措施背离了时代发展潮流
 D.传统君主体制的创新能力减弱
 2.下列近代重要文献,按照出现顺序正确的是( )
 ①《资政新篇》
 ②《海国图志》
 ③《法俄革命之比较》
 ④《新学伪经考》
 A.②④③①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3.近代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申报》在1919 年报道中写道:“传播此种思想之发源地,实在北京一隅,他们倡导改良文学之论,一方面为消极的破坏,力抨旧文学之弱点,一方面则为积极的建设,亟筑新文学之始基。”文中的“他们”还( )
 A.掀起二次革命 B.倡导“实业救国”
 C.倡导民主科学 D.主张“尊孔复古”
 4.乾隆和嘉庆时期学者官员大都热衷于刊印自己的诗集,但道光时期的学者官员大都出版与时政有关的著作。这种变化说明了道光年间( )
 A.经世思想得到发展 B.思想控制逐渐加强
 C.传统文化日趋衰落 D.“中体西用”的影响
 5.据史载:1873年,列强使节要求参加同治帝亲政典礼,并要求觐见时采川西礼“折要者三”,廷臣尤为反对。李鸿章熟悉洋务,主张“礼与时交通”,讨论和交涉的结果是清廷谕令照西礼执行.虽然事出无奈……皇带的威严却因此大打折扣。这主要说明当时( )
 A.东西方风俗仍然存在一定的隔阂
 B.西方列张主张与中国平等交往
 C.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D.“天朝上国”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6.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