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共28题,约7480字。 - 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 第Ⅱ卷5至6页。请在规定的答题卡上做答, 否则无效。
 第I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 共50分)
 1.古代某政治家曾说 “为国之道, 食有劳而禄有功, 使有能而赏罚必行, 罚必当” 。据此, 该政治家最可能属于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春秋战国时期, “新兴地主阶级在各诸侯国都把主要精力用于政治、 经济、 军事方面的变法改革,以至于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落后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方面”。这种 “滞后”状况
 A.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C.说明各国加强了思想专制 D.表明各国不重视思想建设
 3.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 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 总结性的著作如 《吕氏春秋》 。这说明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4.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时说: “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宗、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据此可知, 胡适评论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代理学 D.清代儒学
 5.基于对当时中外形势的分析,曾国藩说:“中国目前之力,断难遽起兵端”,“而非像道光庚子年间的朝和夕战,无一定之至计,反致外患更深,不可收拾”。可见其思想主张是
 A.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B.“攘外必先安内”
 C.对外求和, 对内镇压 D.休养生息, 富国强兵
 6.甲午战败后,康有为曾指出:“吾国任举一政一艺,无人通之。盖先未尝教养以作成之,天下岂有石田而能庆多稼者哉?今其害大见矣,不可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