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记叙文写作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br>
二. 知识要点:<br>
④ 布局谋篇,要看记叙的顺序,开头结尾的安排,段落的划分和过渡,前后的交代和照应等等。要考虑这样的结构对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br>
1)记叙顺序 基本有以下四种,同时它们可搭配使用。<br>
a. 顺叙:叙述的顺序和实际发生的事情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切忌写成流水帐,应做到层次明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br>
b. 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追述事情的发生发展。<br>
(或是先写后来的情况,再追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过)。<br>
这种结构能有效地避免文章平铺有叙,能使结构富于变化,引人入胜。<br>
c. 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运用得当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逼真,叙述内容更详尽易理解。<br>
d. 补叙:在一件事叙述完毕后作必要的补充交代。简称“补笔”,它可以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快感。<br>
2)开头结尾 古人云:作文有三段儿,开头像凤头,中间正文像猪肚,文末像豹尾。开头或开门见山,或含蓄委婉或富于哲理,总之它应抓住读者的心,让读者迫不及待地产生阅读的愿望。切忌绕圈子,入题慢,假抒情,扮深沉。结尾的收束也同样是不拘一格的,突出中心,首尾呼应,是常见的方法,当然也可采用警策有力启人思考的方式。如下文:<br>
我发现了“开满鲜花的沼泽”<br>
开满鲜花的沼泽,在拥有美丽外表的同时,更隐含了不可估量的危险。<br>
那是六年级的代数课上,老师让我们做10道题,可由于时间紧,我只做完了9道,且全对,当老师统计全对的人数时,我踌躇了:要不然举手吧!就没做一道题,赢得老师的称赞,同学们的信任,值!于是我举起了手,可毕竟心虚,刚把手伸出来,心里想:算了吧!举不举手也无所谓,但转念一想,自己都把手伸出来了,再放下,岂不更叫人怀疑,于是,我把心一横“理直气壮”举起了手。脸上强挤出微笑,像骄傲的将军环视教室,这一下我的心跳得更快了─全班只有我一个举着手,我不由得把手缩回来,把头扎得很深,不敢看老师和同学们。耳边只听见老师的提问:“大家觉得哪道题需要讲?”“最后一道!”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正是我没做的那题 。“那就请ⅩⅩⅩ同学讲一下解题思路吧!”“您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我心里抱怨着,可又能怪谁呢?我硬着头皮,站起来,胡说了一堆,“你的思路还挺奇怪!”老师风趣地说。同学们哄堂大笑,我灰溜溜地坐下了<br>
至今回想此事,我都万分惭愧,自己当时都是六年纪的毕业生了,却把荣誉看得比知识还重要,虚荣—开满鲜花的沼泽,你越倾慕它,你陷得越深。<br>
简评:<br>
这篇不足600字的小文,成功于填题的创意,开头的引人入胜和结尾的警策有力。“开满鲜花的沼泽”指的是虚荣心的危险,以比喻填题,含蓄委婉,主旨隐藏,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小作者在开头用议论的句子直接表现中心,言简意赅,主题表现得恰如其分。文尾充满哲理,耐人寻味。<br>
3)过渡和照应:<br>
过渡是一种文章技法:当事件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时,要有字、词、句、段做引介,使文脉清楚晓畅。有时是转折关系的连词,有时是转折关系的复句,也有时是语意上的转换。例如《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先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