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教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15 13:18:0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290字) 
教  案 

教学目的:1、把握文章主旨 
          2、掌握各种论证方法 
3、学会鉴赏格言式的语言风格 
          4、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良好的行为美德。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提问、讨论 

教学过程: 
一、  课文导入: 
各位同学好!我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硕士研究生王琳,今天借用大家一节课的时间,看看我是否有缘成为大家的老师。初次见面,想必大家看着我这位新老师,是不是心里在琢磨着:艾,这位老师长得……穿得…… 

可见,看一个人我们首先会想他漂亮不漂亮,帅不帅,也就是说外表美不美。 
所以外表美不是不重要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二、教授新课:可结合“大长今” 

1、美德      
美德好比宝石                                              喻证 
有美德的人                                                例证 
(第一组朗读) 

2、美貌 
(第二组朗读) 
讨论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一段?   对比中看出作者的价值取向   对比论证 
大家先想想,一个长得很漂亮的人但没有什么才能的人,和一位长得比较普通但很有才能的人,你偏向喜欢哪个,或者说比较欣赏哪位? 
俗话说:“绣花枕头一包草”其实就是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的鄙视。也就是大家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内在表现。其实伟大的科学家培根和大家一样,他也觉得有才能有所为的人比光有美貌的人更值得肯定、赞赏。从这一段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作者培根的价值取向,即还有其他东西比美貌更重要。那么究竟是什么呢? 

3、最高的美——美德 
好,我们来跟着培根“仔细考究”一下:  
(第三组朗读) 
                                                   对比论证、例证 
外在:优雅行为  形体之美  颜色之美(最直观,画家最容易表现出来) 
内在:美德——最高的美(难于直观,画家无法表现) 
内在外化  外在内现                                       
随后作者进一步说明: 
“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公式是简单的,机遇却是可遇不可求的,难得的。课文举例说明,可以让学生补充说明。 
——美是难的。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论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