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教案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15 19:40:2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90个字。
《星星变奏曲》
教学内容 
本课为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教科书第六册第7课。作为朦胧诗的典范作品之一,江河刻画了星星、萤火虫、春、鸟、睡莲、白丁香,以及静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等一系列蕴含深刻象征意义的物象,抒情写意,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抒发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成就。
2把握诗歌中“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的肯定式,与“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的否定式相结合的结构,能够进行初级的诗歌写作。
  3 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二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2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歌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3体验与反思,通过理解诗歌的主旨,结合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畅谈感受。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 重点   
1通过对诗歌物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通过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二 难点    
1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通过把握诗歌中反复呈现的结构特征,学会诗歌创作的基础技巧。
三 教学突破    
1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恰当运用比喻、反问的修辞,象征的表现手法,借助联想,开展诗歌写作的活动。
2结合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梵高的《星空》等音乐、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中意境的塑造。
教学准备
一 教师准备
1教材配套朗读MP3、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MIDI、《秋日的私语》MP3。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本诗。
3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文章片断、歌词乐曲等。
二 学生准备
1能够读一到两遍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预习,标示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和难点。    
3能够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等资料,在课前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和写作背景。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类型  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设计
一 导入:(约2分钟)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星星变奏曲》。(复习文体特点和写作背景。)
二 创设情境:(约5分钟)
1 播放旋律。(教师告诉学生这是著名音乐家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
2 显示画作。(这幅画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七年级得失后曾经学过一篇名人传记和这幅画有关,谁的传记?梵高。画作的名称呢?《星空》。)
3导语:跟刚才的两种艺术形式不同,《星星变奏曲》是一篇文学作品,是以文字的形式来表现“星星”这个物象的。
三 阅读诗歌:(约6分钟)
1 学习诗歌,特别是朦胧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我们正确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
2 请学生配乐朗读诗歌(《秋日私语》),思考问题:诗歌一共两节,第二节与第一节相比,在结构上有哪些重复出现的句式?从第几句开始句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何变化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