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7张,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史实。
2.概述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
3.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孙中山探索革命真理、创建中国同盟会和提出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史实,体会孙中山追寻救国之路的艰辛历程及其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了解孙中山在缔造中华民国、推翻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过程中的历史功绩,探讨孙中山在推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了解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斗争及领导护法运动的历程;探讨孙中山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的历史过程及其重要历史意义,对孙中山的先驱作用做出客观独立的历史评价。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归纳法对孙中山先生整理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主要革命活动;
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对辛亥革命进行科学的评价;
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归纳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孙中山组建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举行广州起义等活动,展示了一个革命先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通过学习,应积极继承和弘扬这种民族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为民族的复兴而矢志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孙中山联合其他革命团体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史实。
2、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改组中国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学说。
【教学难点】
1、理解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2、如何理解孙中山不断革命、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
课中及课后练习讲评
练习一
材料:幼年的孙中山很聪慧,博闻强识。崇拜英雄,四处学习。后来在哥哥的帮助下到檀香山、香港和广东等地学习,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在校学习期间,萌发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愿望。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孙中山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便“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寻求救国途径。
从材料中指出,孙中山为什么会从“医人”转变为“医国”?
民族危机、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愿望
看清问法——要求从材料中指出
学生很容易找出民族危机这个原因,强调它的教育经历和强烈的救国愿望也很重要!
练习二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方法和目的上有何变化?
方法:以前是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
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材料二的内容比较好读,一看就明白!材料一学生并不能一下子总结出方法和目的,但能够看出要学习日本,可以引导——日本是通过什么事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学生能答出——明治维新,之后就明白了!
材料二中明确出建立民主共和,而材料一没有提出任何政治主张!这个可以先看材料二,再回头比较材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