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艺思想观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20 18:44: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6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200字。
道家的文艺思想观
一、        老子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思想认识与语言文辞表达之间的矛盾,“强为之名”
2.辩证思想:
“正言若反”
3.大巧与真美:
大巧若拙、绝巧弃利、美言不信
4.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二、庄子
(一)朴素而天下莫与之争美——真与美的结合
《秋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巧故,后起的生活习惯)灭命(天性),无以得(贪)殉名(求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知北游》:天地有大美
(二)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心斋、坐忘
《人间世》: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耳的作用止于聆听外物,心的作用止于感应现象)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空明的心境),虚者,心斋也。
《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
《达生》“梓庆造鐻”、吕梁丈夫蹈水、津人操舟,痀偻者承蜩;
《养生主》:庖丁解牛;《天道》:轮扁斫轮
补充虚静说的意义:
《天道》: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精神。圣人之心静也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休(心神休静)则虚,虚则实,实者备矣。虚则静,静则动(心静而后动),动则得矣。
这说明虚是为了充实,静是为了能动。
“虚静”说渊源于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荀子“虚壹而静”(《儒效》),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沦五藏,澡雪精神。”苏轼《送参寥师》:“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静。
(三)法天贵真、以天合天,用志不分、指与物化
1.法天贵真
《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亲爱)者虽笑不和(和悦)。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神采表现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其用于人理也,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忠贞以功(功名)为主,饮酒以乐为主,处丧以哀为主,事亲以适(适意)为主,功成之美也,无一其跡矣(不拘于一定的途径)。事亲以适,不论所以矣;饮酒以乐,不选其具矣;处丧以哀,无问其礼矣。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效法自然珍贵本真),不拘于俗。
《外物》:演门(宋国城门)有亲死者,以善毁爵(封爵)为官师,其党人毁而死者过半。……完全反映人的本性的真情实感,不加虚饰与斫伤。率性任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