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课时,约7740个字。
课 题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执 笔郑福林
备课成员高燕林、蒲丛英、苟基永、袁曙红、郑福林授课者
集体备课
思 路教会学生列写作提纲;并在此基础上以问题带动学生研读课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格物致知的精神”。
三维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突破口”进行批驳的方法。
2.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
3.学习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4.体会本文精辟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以合作交流讨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完成对课文的学习和拓展任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五课时;或视班级情况自行调整。
教学过程及方法随笔·反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关于驳论
在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不正确的说法,需要我们写文章批驳,帮助澄清思想,端正认识。
以反驳为主的议论文通常叫做驳论文。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学习驳论文,首先要看作者怎样抓住批驳的“突破口”,要学会识别谬论,能够看出它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还要学习反驳谬论,是直接驳论点,还是通过驳论据、论证来驳倒论点。此外,还要注意驳论文语言的特点,体会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对于加强驳论效果的作用。
2.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3.检查预习
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慨(kǎi)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玄(xuán)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渺茫: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诓(kuāng)骗:哄骗。
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4.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