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20字。
《珍珠鸟》教学设计
兰溪八中 方松根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通过本课学习,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感受课文细腻、生动的描写。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观察、描写动物的方法,感受课文细腻、生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 设境激趣,导入课文
1、展示图片,请同学比较异同。
2、教师过渡,导入课文:确实,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们,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珍珠鸟》,去感受作者与鸟之间和谐共处、亲如家人的美好境界。(生打开课本,大屏幕出示课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相信同学们一定爱读,让我们亮开嗓子,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读时注意文中的生字、生词的读音并进行读音检查)
2、简要谈谈初读后的感受(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读后了解到了些什么,说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内容方面的感受:“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感受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等。写法方面的感受:“作者在对小鸟神态、动作的描写之中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感受最深的情节:作者和小鸟相近相亲的一些片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真爱”
(一)、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文中“美好的境界”是怎样的?
学生发言,教师归结为:人鸟相依,和谐自然
(二)小组合作探究:“我”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
是我的关心爱护使它由怕人变得亲近人信赖人:(1)布置温馨的环境 (2)添食加水不加打扰 (3)任它顽皮不伤害 (4)抚一抚
“我”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这样逐步建立起来的:
因为“我” “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为它营造了“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的环境,所以小鸟会感觉“格外轻松自在”。接着,小鸟出生了,爱鸟的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因为“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于是,鸟儿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