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学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四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7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3/28 6:57:3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案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案.doc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案.doc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doc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教学案.doc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掌握运用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比较反应速率大小的方法;
  (2)通过识别有关化学反应速度与压强、温度或浓度等的图像,提高识图析图能力,培养从图像中挖掘化学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压强对化学速率的影响,用活化分子理论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                                                            
  影响反应速率的外因主要有 :                                       
  例 一定条件反应N2+3H2=2NH3达平衡,当单独改变下述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加催化剂,V(正)和V(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V(正)和V(逆)都增,且V(正)增加倍数大V(逆)增加倍数
  C.降温,V(正)和V(逆)都减少,且V(正)减少倍数大V(逆)减少倍数
  D.增加[N2],V(正)和V(逆)都增大,且V(正)增加倍数大V(逆)增加倍数
  (一)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
  例  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放入盛有10mL2mol/LHCl烧杯中,加水稀释至50mL,X和HCl和缓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
  A.20mL3mol/LX溶液                     B. 20mL2mol/LX溶液   
  C.10mL4mol/LX溶液                     D.10mL2mol/LX溶液
  (二)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
  (三) 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思考1]2L密闭容器中,投入5molN2,8molH2,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反应,2min 时,测得容器内生成NH34mol,若将容器的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同样生成4molNH3所花费的时间___2min(<,=,>,),为什么?
  [思考2]在室温条件,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改变容器体积?
  [结论]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____       
  参加反应的物质是固体,液体或溶液时,压强对反应速率___影响?(填有,无)
  [探讨]N2 + 3H2==2NH3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 容器若为恒定容器,在容器内充入惰性气体,则化学反应速率_____(加快,不变,减慢),原因是_________                                                 
  2. 容器若为恒压容器,在容器内充入惰性气体,则反应速率(加快,不变,减慢)_____,原因是________                                                           。
  四:催化剂
  催化剂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例举几例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例./
  [实验演示] H2O2分解: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讨]
  如何加快铁与盐酸的反应速率?
  2.下图为将Zn投入一定浓度一定体积的H2SO4中,解释图象的成因.(纵坐标为H2的生成速率)      
  v(H2)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化学平衡属于化学热力学范畴。随着化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对实验现象的深入观察,自然会产生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进行的完全(达到反应限度)这样的疑问。本节课在学完了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可逆反应分析化学反应限度,当化学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就达到该条件下的最大限度,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可逆反应是绝对的,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可以更好的理解化学反应特点,所以化学平衡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同时平衡状态的特征对影响平衡的因素的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储备作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判断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中本着温故知新的原则,从蔗糖溶解为例指出溶解的速率与结晶的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再以可逆反应为例说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判断依据。这样采用探究式教学层层引导并通过图画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联想和理解从而突破本节的难点,并为下节的影响平衡的因素做好铺垫。
  三、教案
  课题 化学平衡的概念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等基本概念。
  (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形成的条件、适用范围、特征。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从而提高判断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的能力。
  (2)通过从日常生活、基本化学反应事实中归纳化学状态等,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通过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可逆反应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3)利用化学平衡的动态特征,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4)加强新知识的运用,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是掌握新知识的关键,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重点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
  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仪器用品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什么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过程完全停止了吗?
  什么叫可逆反应?1mol H2和1mol I2反应能生成2molHI吗? 思考并回答: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溶解过程没有停止!
  即:溶解速率=结晶速率
  思考并回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因此得不到2molHI
  提出溶解的平衡状态,一种动态平衡为可逆反应达平衡是的特征做铺垫
  提出反应限度得问题,为引出化学平衡得概念作铺垫
  分析: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里,加0.01molCO和0.01molH2O(g),的体系中各组分的速率与浓度的变化(投影)
  【回忆、思考并回答】
  开始时c(CO) 、c(H2O)最大,c(CO2) 、c(H2)=0
  随着反应的进行,c(CO) 、c(H2O)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c(CO2) 、c(H2)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进行到一定程度,总有那么一刻,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大小相等,且不再变化
  结合所学过的速率、浓度的知识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研究的范围,达到平衡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分析、归纳。 [仔细阅读概念并归纳注意事项]
  前提(适用范围):可逆反应
  内在本质:v(正)= v(逆) ≠0
  外在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准确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限度之后,教材安排了难度较大的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降低难度,仅限于达到知道、了解的层次即可。因此教材力图从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以及常见的化学反应出发,让学生了解放热反应的自发性和某些吸热过程也能自发发生的合理性,从而体会能量最低原理在化学过程中的存在。引出“熵”的概念,但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对于孤立体系的自发过程是熵增大的过程这条重要的原理,为了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认识,仍旧利用日常生活中 见闻诱导学生得出:根据反应的焓变和熵变的大小,只能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可能性,不能决定反应是否一定发生或反应速率的大小。事物的发展、变化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通过上述介绍,力图使学生学会全面分析问题。
  二、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中对于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他们的热烈交流中,逐渐得出化学反应总是向着使体系能量降低的方向进行。对熵的教学,只停留在混乱度这个层面上,混乱度增大能使体系能量降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营造一个能让学生展现自我的氛围,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要多向互动,充分交流,为学生主动构建、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提供帮助,达到能利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通过实例说明两种判断都不是绝对的,最后整理二者的复合判据才是自以反应的判断标准。
  三、教案
  课题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教
  学
  目
  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以及常见的化学反应,让学生了解放热反应的自发性和某些吸热过程的自发性。
  (2)通过“有序”和“无序”的对比,引出熵的概念。
  (3)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见闻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根据反应的焓变和熵变的大小,只能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可能性,不能决定反应是否一定发生或反应速率的大小。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焓变和熵变的具体实例,让学生明确化学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重点 熵判据
  难点 熵判据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仪器用品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导阅读并提问】如何判断一个过程,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板书】一、焓判据
  【归纳与总结】(投影)
  日常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而总结得到一条经验规律→能量判据(焓判据)∶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这时体系会对外做功或者释放热量~△H ﹤0)。
  结论:△H < O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自发反应不一定要△H < O,焓变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引导过渡】通过实例说明在自然界还存在着另一种能够推动体系变化的因素→熵。 〖交流1〗
  你学过的自发的化学变化或过程有哪些?
  【互相讨论并回答】
  ①自然界中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
  ②电流总是从电位高的地方向电位低的地方流动;
  ③室温下冰块自动融化;
  ④墨水扩散;
  ⑤食盐溶解于水;
  ⑥火柴棒散落等。
  【思考与交流】
  酸碱中和、镁条燃烧等这些一定条件下能自发发生的反应有何共同特点?
  【思考并回答】
  共同特点:△H < O即放热反应
  放热反应使体系能量降低,能量越低越稳定,△H < O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一般情况下,△H < O即放热反应易发生自发反应。
  【思考与交流】
  自发反应一定要△H < O ?(举出实例回答) 激发兴趣,引起思考找出自然界中自发过程的特点
  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角度做出判断让学生通过常见的化学反应,了解放热反应的自发性
  引导学生去了解某些吸热反应的自发性从而了解有与能量状态的高低无关的过程的自发性反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