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写写阅读笔记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2/29 12:4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每位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命题作文不爱写,周记也不爱写,只要提到写些什么,保准教室里呼声一片。真的是没有学生喜欢写作吗?当然不是,一些优秀的习作直让你老师自愧不如。难道是约束太多?命题作文有可能,周记不可能呀,怎么也有那么多的学生不感兴趣呢?<br>
我曾尝试以学生的身份去体验过他们的生活:作为一个全寄宿学校的学生,一个月放一次假,四个星期内的生活几乎都在这个校园里,上课、吃饭、休息、娱乐(打打球、看看课外书、聊聊天、散散步、听听音乐、看看报纸),八个字几乎可以概括生活的全部了,于是所谓的周记也更多地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即使他努力地去发现,也顶多看到小草发芽了,花谢了;同学开玩笑、出洋相了,矛盾了,停电了,……等等,生活几乎在固定的空间内凝固了。于是学生写着固定的生活,教师当初也与学生一样,努力地写出评语的特色,第一次、第二次还行,第三次、第四次便有些为难,第五、第六次开始烦躁,于是只能写些套话了。如此演变下去,学生自然不爱写,写不出周记;教师自然不爱看,评不出周记。一个很好的自由写作操作台就这样失去了其功效。学生连周记都不爱写了,我实在不知道语文教师还能怎样去指导学生的作文。<br>
长期的思考之后,我努力摸索着走出困境,决定进行周记改革。寄宿学校的学生相对在城市生活的学生,各方面要来得闭塞的多,要让学生扩大生活的范围,增添生活的经历和阅历。现实中走出校园去接近社会的可能性很小,难度也很大,但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把生活引进校园,生活的经历也可以从阅读中获得。<br>
读长篇作品困难,可以读一些短文章呀。家中每天买《扬子晚报》,看完了便当废纸卖了。权且废物利用,我把各期副刊连同刊头一起剪下来,用8K大纸将其整版印发给学生。起先一周是随意阅读,学生显得异常兴奋,每次都近不及待地等待着飘散着油墨清香的阅读材料。很快,情况就有了变化。由于只是读,没有任何硬性的措施可对其阅读质量进行控制。于是,一旦其他功课的压力过来,学生便将这项似有可无的工作搁置到一边去了。我开始了新的尝试:改变周记的形式,让学生写阅读笔记。写什么呢?读后感?不,好像还没有多少学生能比较成功地完成读后感的写作,不是大段的原文摘录,就是把原文用自己的话再讲述一遍,要不然就发一番无病呻吟的感动之情。<br>
深思之余,我决定使学生能各取所需,争取不同语文功底的人在这样的阅读中均有所收获。于是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些要求:每周三篇阅读材料,要求读完后做阅读笔记,每一、三、五晚6时开始,由各班课代表组织。阅读笔记要求如下:一、摘记几个词语,二、摘记几个句子或语段(你有感觉或较欣赏的),三、有感而发写一段话或几句话或与文章相似的生活镜头或小文一篇,均可。四、记录诵读的情况。第四条是为培养学生语感设计的,读熟了,读顺了,第二天早读再读一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摘记的词语、句子或片段要求早读课能作一个积累背诵。<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