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同步练习1
- 资源简介:
约10130字。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六单元《语言的艺术》第2课《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所用修辞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嘎子竖起耳朵听着——我们要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上去
B.半亩方塘一鉴开——大弦嘈嘈如急雨
C.终岁不闻丝竹声——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红烛滴泪到天明
答案:A
解析:分析:均为“拟物”修辞,B.均为比喻修辞,C.前“丝竹”,借代;后“藩篱”,借喻,D.均为“拟人修辞”。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正确辨别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准确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用法,以及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做题时,要根据题干选项中所给句子,判断运用的修辞手法。
2.与示例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A.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B.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
C.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D.那一颗心就宛如一片翻腾的大海;那一双眼就仿佛两道溃决的河流。
答案:A
解析:例句所用修辞为比喻当中的明喻,B、C、D三项与之同。A项出自孙犁小说《荷花淀》,情景是水生嫂坐在月光下的院子里编席,句中的“像”表示推测,只有“雪地”“云彩”借喻了水生嫂已编织的席子,属借喻。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正确辨别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准确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用法,以及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做题时,要根据题干选项中所给句子,判断运用的修辞手法。
3.从修辞的运用看,下列各句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现代的企业家是一株特殊条件下的树,既要能“抗旱”,又要会“防高压高温”。
B.那蚊子吃饱喝足之后便歌舞了起来,一会儿“信天游”,一会儿“华尔兹”,好不自在。
C.说起张悟本的骗术,那可高明得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说起张悟本的脸皮,那可厚到了地壳的十倍。
D.老大娘讲到几年来战士们对她的关心照顾时,泪水像喷泉一样涌出。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泪水像喷泉”夸张失当。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正确辨别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准确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用法,以及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做题时,要根据题干选项中所给句子,判断运用的修辞手法。
4.对下列古诗句中加点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晴”是双关词:既指晴雨的“晴”,也暗指恋情的“情”。
B.“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孤”是比喻写法,“楚山”似乎也有诗人孤寂的心情。
C.“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叶蛾眉。”(天涯《秋思赠送》)
“新月”“蛾眉”:作者浮想联翩,仿佛那弯弯的新月就是娇妻的蛾眉。
D.“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貂锦”“胡尘”运用借代手法,这里分别指唐军将士和边塞战争的激烈场面。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的“孤”应为“拟人”。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正确辨别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准确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用法,以及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做题时,要根据题干选项中所给句子,判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且要仔细判断每句话后面对修辞手法的解释的恰当与否。
5.对下列广告中修辞手法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联想集团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采用了双关修辞,将最好的思维方法与集团名称摆在同等位置,显现了该集团的魄力之大,自信心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