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写作突破(专题)
- 资源简介:
约23510字。
【2017年高考考纲解读】
审题立意是考试作文的首要环节。审题,是对作文试题全部信息的阅读和理解,是对命题者意图的解读,它决定着作文的成败;立意,就是根据审题而确立的文意,是强调文章的中心要符合题目的要求,它关系着作文分数的高低。具体来说,在审题全面准确的基础上,对立意有以下一些要求:
1.正确。文章的思想观点要反映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对人有积极向上的影响。这是立意的基本要求。
2.鲜明。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爱什么,憎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达时都要清楚明了。
3.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全文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写,切不可杂乱无章,漫无中心。
4.深刻。确立的主题要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及内部规律,能揭示事物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
5.新颖。要表明自己的新认识、新感受、新发现,能给人以新的启示。
【重点、难点剖析】
一、审题与立意
(一)命题作文
准确审题,首先要仔细研究作文命题,反复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进而明确写作的各种要求。
(1)分解试题
一般来说,一篇作文试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个组成部分。当然,不是每年每道作文题都必有这三个部分。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组成的各个部分作准确、细致、全面的审理。只有这样,考生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2)找关键词
在三个组成部分中寻找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就像人的眼睛,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样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同时在寻找关键词的过程中,试题的各种要求都会变得简单明显,容易让考生在紧张的考试中把握。
(3)变隐为显
将试题中的隐含信息说破,使其变为明示信息。
(4)化大为小
在高考作文时,要选一条思路、一个角度,一旦选好了,就要一心一意走到底。也就是说,文章角度要小,就其一点,纵深开掘,把一人、一事、一物、一理写得深刻有力。
(5)巧妙联想
以某一事物作为触发点,由此任意联想出与之有关的事物。在进行多向联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联想的广度、深度和新颖度。
(二)材料作文
无论哪种形式的材料作文,准确解读材料,都是考生成功写作的基础。要想从材料中捕捉到最有价值的话题,考生就要全面阅读材料,理清思路,找到思维的聚合点。
1.文字型材料
(1)整体把握材料的内涵,审题立意。
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当然,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
(2)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审题立意。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3)注意材料的情感倾向性,审题立意。
有些材料,客观地叙述一件事,说明事物或现象,不带命题人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有些材料则正好相反,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会明显地流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这样考生就应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4)由事及理,由果溯因,领会寓意,审题立意。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5)从比较和辨析中把握判断,审题立意。
对于多材料作文,要抓住几则材料的相同点,或者比较几则材料的不同点,从而提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