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教学设计11(10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mp3, avi
  • 资源大小: 2.9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5/15 21:48:3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核舟记》
《核舟记》写作借鉴.doc
《赤壁赋》.doc
《核舟记》课文朗读.mp3
《核舟记》审美鉴赏.doc
《核舟记》思考题.ppt
《核舟记》问题探究.ppt
《虞初新志》简介.doc
(2017年春季版)《核舟记》教学设计1.doc
(2017年春季版)《核舟记》教学设计2.doc
(2017年春季版)《核舟记》教学设计3.doc
船头三人图.jpg
台湾收藏的核舟艺术品.avi

  《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空间说明顺序。
  3、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解读课文内容。
  2、了解结构形式,说明顺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一绝。
  举两个例子:
  1、三千多年前,甲骨上已刻下让我们今天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
  2、唐代,能在象牙笔杆上雕刻铁马云雕的将士“行军路”。
  (屏幕欣赏《孙子兵法》竹筒微雕、鸡蛋微雕)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微雕艺术,读来令人惊喜。(屏幕显示课题)
  二、题解(屏幕显示核舟形象)
  核舟:根据课文内容,指的是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记: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人和事,山川名胜,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题意:介绍说明了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三、识记下列词语的读音、字形
  罔(wǎnɡ)  膝(xī)  褶(zhě)  髻(jì)  倚(yǐ)
  戌(xū)  篆(zhuàn)  八分有(yòu)奇(jī)
  诎右臂支船(qū)
  四、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具体方法:请学生参照注释和老师的提示,让他们互相讨论,然后分别讲解各自然段的大意,最后老师释疑并明确意思。
  第1段(总说):
  1、重要词语:
  ⑴奇巧;⑵为;⑶罔不因势象形;⑷尝:曾经;⑸贻;⑹核舟一
  2、根据以上词语,学生讨论译出大意,老师再明确意思。
  3、概括文段大意: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4、朗读:
  第2~5段(分说)
  提问:根据方位词语,这几段按什么顺序介绍“核舟”?各段介绍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
  ⑴空间顺序;
  ⑵各段介绍的重点。
  第2段(船的结构)第3段(船头游览者—苏轼、鲁直、佛印)第4段(船尾舟子二人) 第5段(船的顶部,题名、篆章)
  疏通第2段文意:
  具体方法:同第1段相似。
  ……
  《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课文。
  3、学习本文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4、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重点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课文。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
  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知道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其实,在我国古代,有才智的人很多,明朝的雕刻家王叔远也是其中一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介绍他雕刻技艺的课文。
  二、板书课题
  三、简介作者及作品
  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四、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文言语句的停顿。
  五、自学课文
  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以及已有的文言知识,解释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将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集体解决。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掌握本课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赏析课文
  1、集体朗读课文并思考:
  ⑴理清本文的段落结构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2、学习采用总说分说的结构形式和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法。
  3、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简洁、周密、生动。
  教学重点
  掌握以下词语:为、贻、属、诎、衡、简、奇、泛、许、比、罔不。
  教学难点
  怎样完整地理解雕刻家的艺术构思。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核舟记,即用文字记述用核桃雕刻成的一只小船。该文属介绍具体事物的说明文。
  2、结合注释①弄清本文的作者、出处及写作时代。
  魏学洢(约公元1596~1625年),字子敬,明末嘉善(现浙江省嘉兴县)人。小时候就刻苦学习,好写文章,著有《茅檐集》。本文通过对古代一件工艺美术品──核舟的介绍和说明,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民间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巧和才能。
  王叔远,名毅,明代虞山(现在是江苏省省熟县)人。
  二、正音、正字
  1、检查预习。
  2、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3、通假字。
  4、朗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结构
  课文可分三部分。
  首尾两段为总说,中间四段为分说,即“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四、研读细部
  在串讲、翻译每一段时,注意以下几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