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立论要素作文题写作指导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000字。 多元立论要素作文题写作指导
吴炳忠
一、多元立论要素作文的特点:
1、着力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考查学生更加复杂的概括、分析能力,特别是将无序的、杂陈的关键词语进行有序化的能力。要全面立论,而不是随意抓住一两点,这就要在这些看似纷繁的要素中,将其逻辑化为一线索,使之有序化,构成有机的文脉。
2016年全国课标甲卷要求:比较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上海题则直接要求“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理性意识非常强烈。要求作抽象的议论,就是超越学生特殊的、感性的直接经验向普遍的、间接的理性升华。
2、作文材料是抽象的理性材料。
作文材料既不从感性材料出发,也不提供二元对立的线索,而是给出一个很抽象的命题。上边说的两个题都是这样的,另外江苏等地的题也是如此。不是叙事的材料,而是说一种现象,要求根据这种现象,阐述你的思考,不是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阐述你的思考,属于就事论理型作文。
3、立论要素多元。
在二元对立的思路上有些突破,出现了多元立论要素题。
例如课标甲卷题。这种命题方式和上海命题一样,都带着语文月刊历史的突破性,其主要表现为,从思想方法上,突破了仅仅提供二元对立的材料或者话题,而是提供多个元素。且这些要素至少在三个层面上。有核心要素,有主要要素,有次要要素。主要要素和次要要素还不止一个。
4、多元要素之间,一般不是对立关系。
二元对立模式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作文形式。它们之间的关系往往对立,矛盾的关系。而多元要素模式是多个关键概念组合而成的一种作文形式。要素多了,关系复杂了,各个要素的地位不同了。目前,最典型的题就是“语文素养的提升”题。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这些要素之间不是对立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5、结构上,一般使用总分总。
要辨明要素间的关系、地位。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话题的诸个要素。所以要梳理要素、分析要素、分类有序、分层表达。孙老师就把“语文素养的提升”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我以为都是作文主体部分的内容,即“分”;如果加上开头和结尾的“总”,文章至少应该是五个层次。所以要立论全面,逻辑化、系统化为一条红线,有序有文脉,最好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6、在写法上,一般要求权衡比较。
任务型作文的三要素,即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通过作文提出处理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这三点在作文中是必须具有的。即使没有明确提出比较的要求,也是要比较的。比较是思辨的一种,是深刻的表现。多元要素必须辨析、比较,从而,阐述自己的观点、思考。在求同求异的过程中,彰显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论证性。
二、实战演练:
例一:2017高三模拟作文题一一治世、治心、治身
1、 试题再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古代的文化领域存在一个“三教合一”的现象,“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和道教。古人从“三教”的主体观念的价值作用中,提取出很有意思的思想:儒教治世,佛教治心,道家治身。治世、治心、治身,对古人的道德精进、思想完善、人格建立、成就业绩都各自起过积极的作用。这三种人生修养的方式在现代生活中也有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