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陈子昂的诗歌理论革新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浅析陈子昂的诗风革新<br>
<br>
齐梁诗坛的主流是以女性为观照对象,对宫室、器物、服饰等进行细致的描写,通过艳丽的辞藻和声色描摹来满足一种娱乐需求。因此,齐梁诗风在艺术形式及艺术技巧有所创新和发展的同时亦显得浮艳虚华。<br>
随着南北文学合流的进程,个别诗人已开始另辟蹊径,逐渐改变齐梁之际的诗歌创作特点,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为诗坛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如出现于贞观、龙朔之间的“上官体”及“初唐四杰”的写作风格。 <br>
“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重在通过诗中描绘出的壮大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来表达作者的个人情感,如王勃《游冀州韩家园序》中所说:“高情壮思,有抑扬天地之心;雄笔奇才,有鼓怒风云之气。” “四杰”打破诗坛的沉寂,揭开了唐诗变革的序幕,对当时宫廷诗风的批判很有力,然而在某些重大问题上的理论表述,却仍然是陈旧而空洞。能够明确提出主张汉魏风流,反对齐梁诗坛靡靡之音的不是他们,而是被杜甫称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的陈子昂。他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说: <br>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