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000字。 包括考点解析、典例分析和专项训练,总结全面,针对性强。
第五讲 虚词不虚,韵味隽永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周建中
一、虚词不虚
君恩似海矣;臣节如山乎。
原来此联是明末陕西总督洪承畴的门联,原本无联句尾处两虚字,为“君恩似海,臣节如山”,是一副表白自己、歌颂皇恩的对联。洪承畴后来投敌卖国,遭人唾弃,便有人在原联句尾添此“矣”、“乎”二字,其意即大相径庭,成为一副绝妙的讽刺联。
二、什么是虚词:
虚词是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上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一) 副词
1.副词的分类
汉语的副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词类,副词在句法结构中主要用作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谓词性词组,用来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程度、否定、情态、语气等。例如:
⑴ 程度副词:很、挺、怪、极、非常、稍微、几乎、尤其、有点、相当、格外
⑵ 范围副词:都、全、只、大都、统统、总共、仅、单、多半、处处
⑶ 时间副词:马上、渐渐、曾经、忽然、再三、偶尔、始终、不断、即将、眼看
⑷ 情态副词:依然、赶紧、随手、偷偷、暗暗、特地、亲自、公然、胡乱、死活
⑸ 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非、莫、勿、甭、未必、不曾
⑹ 语气副词:简直、居然、幸亏、毕竟、偏偏、难道、反正、干脆、千万、明明
2.副词的语法功能
⑴ 副词的语法功能较为单一,大多数副词都只能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作状语,如“都来”、“亲自跑一趟”、“更加努力”。部分表示时间和语气的副词还可以用在句首,修饰后边整个主谓词组,如“也许明天会下雨”、“忽然电话铃响了”、“难道你还不懂吗?”,这些可以用在句首的副词比用在句中有明显的强调作用。副词还可以直接修饰谓词性的代词,如“事情已经这样,还有什么办法呢?”,“就那样,别再动了!”,“再这样就不行了!”等。
部分表示程度的副词可以放在形容词的后面构成述补词组,如:“好极了”、“糟透了”、“热得很”、“冷得要命”。副词不能修饰名词,有些例子好像修饰名词,如:“我就 一张票”、“她 已经 十八岁了”,其实这是修饰整个句子的谓语,并不能直接修饰名词。
⑵ 大多数副词都不能单说单用,性质上接近虚词。少数副词(“不、也许、没有、大概、一定、马上”等)能单独回答问题,如:“什么时候走?”——“马上”,“他去了吗?”——“没有”,“她一定来吗?”——“一定”,“他上街去了吧?”——“也许”。由于副词可以充当句子成分,同时又有一定的概念义或逻辑语义,所以还是把它归入实词。
⑶ 副词一般不能重叠,不能说“很很”、“都都”,一些双音节副词如“恰恰、常常、刚刚、往往、时时、偏偏”等,是重叠式构造的合成词,本来就是一个副词,不是句法上的重叠用法。口语中偶尔出现“非常非常好”、“相当相当便宜”,但当中有停顿,是语用上的现象。
⑷ 部分副词还能起关联作用。如:“看了 又 看”,“说完 就 走”,(单用起关联作用);“ 再 说 也 没用”,“ 非 去 不 可”(合用起关联作用);“ 只有 多听多说, 才 能学好汉语”、“ 既然 你不喜欢, 就 别买了”(和连词配合使用)。
3.几组常用副词用法比较
副词的意义和用法多种多样。有的副词只表示一种意思,如“很、立刻、马上、仅仅、简直”等;有的副词可以表示多种意思,如“还”,既能表示时间(“ 还 没有来”)、程度(“我比他还 高”),又能表示重复(“ 还 要一杯”)、语气(“这 还 用问”);有的同类副词在意义上有相近之处,但在用法上又有差别,要注意区分。下面介绍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