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课标Ⅱ卷语文教师下水作文选
- 资源简介:
约5410字。
高考课标Ⅱ卷语文教师下水作文选
【作文原题】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期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筑梦中华,舍我其谁
通榆一中 王四鸿
文化为大国复兴的原动力,中华传统文化当有此担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虽粹粕并存优芜互见,终能一脉相传,滋养后世。无论是清泉还是粪水,当各有优劣之处。世上也并无一厢情愿式的纯净与美好,面对传统文化之时,也必然会存在墨守陈规者以至于抱残守缺,也一定会有如临大敌者不免矫枉过正——这原本也无可厚非。
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颇具奥意,时事与时人,却常有“一把火烧掉大宅子”之类的主张。本人以为不然,如何面对,略有浅见。
首先要有自信。今天的中国人,不自信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某种程度上比百年之前尤为严重。是凡中华文化中与友邦相牴牾的,必要先反恭自问三省吾身,必要达到那个见贤思齐的境界,本人所处的教育行业尤甚。其实外来文化大可借鉴,而没必要妄自菲薄,否则如邯郸学步,悔之晚矣。春兰秋菊,各擅胜场,自己的是不可替代的,人如此,文化也如此。如同易安词中咏桂花句意,“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所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唯有自信,才不盲从。
其次要化神髓。传统文化对今日的我们来说,弃其糟粕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取其精华。熏陶浸润,如鱼得水,厚积薄发,根能深入叶才能茂盛。其实文化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普世价值,毕竟是先有了人,才有文化;人有差异,文化必不相同。所以,以自家文化为精神故乡,是必要的,也是美好的。总是浅尝辄止,必难体验到“月是故乡明”。
还要能有胸怀。受光于庭户只能见一堂,受光于天下才能照耀四方。有什么样的高度,就有什么样的见识。中华文化历来都容纳万端为己用,可谓是大有胸怀。不全盘接受,不固步自封,为我所用,去芜存精,当是正道。今天过个洋节就能导致文化的缺失,那么存亡续绝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轻易和大众化了?
最重的是,要能担当。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有那些批判儒家百般缺陷的时间,不如修炼自身品质,让自己与夫子一样,以天下为己任,大厦将颓,我为独木。义之所向,虽千万人吾往矣。
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批评者,不因噎废食;反对者,能乐见其成。传承不是复古,创新不是破坏。不偏为中,不易曰庸,中庸者,恰到好处而已。在最好的时间遇到最好的人,就是最好的故事。在当今文化传承过程,做了该做的事,就是最好。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时代召唤声起,君子当自强不息。筑梦中华,风鹏正举,我辈须有功于后世。
遥对故乡月,静品夜来香
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 刘云鹏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古人因战乱漂泊天涯,思念故土,对月寄相思;今人因谋生成事亦辗转华夏,每当皓月当空之时,也觉得他乡的月亮没有故乡的亮。同是对月相思,但原因不同,古人更多的是被动,战乱频仍,时局不稳,不得已而漂泊者多;今人更多的是主动,虽太平盛世,时局稳定,但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