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文言文命题特点谈文言文教学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三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12 17:41:1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560字)
从高考文言文命题特点谈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试题以其较高的分值在高考中占居重要地位,又由于其试题平稳,得分                   相对较易,因而不可忽视。可以说,一个考生语文试卷的总分能否进入高分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I卷,而文言文又是第I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文言文失分大多,第I卷的分数上不来,进入高分段则很难,这是许多考生多年的答卷实践证明了的。
    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占如此重要地位,应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才能增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得分率呢?
一、明确高考文言文试题的特点 
纵观近十几年的文言文试题,除了在选材方面注重史传类,文质兼美,命题点多,适合高中生阅读外,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从考试内容看,文言文测试是“言”“文”并重。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理解、古今词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章的理解。近四年(1999年)以来的文言文试题,题量一般是6道,6道题的测试内容分工明确,基本上是前三题注重测试“言”,后三题注重测试“文”,分数“平分秋色”(除2002年增分外)。文言文测试“言文”并重的特点,改变了过去重“言”不重文,实际上仅仅是古汉语测试的不良倾向,对中学文言文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故这一命题特点一直在文言文命题中保留着。 
2.从测试能力看,文言文测试着重考查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在题型上,文言文测试基本采用选择题,命题的指导思想一直定位在“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而这必须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这是阅读的“阶梯”。因此,从测试能力看,对“言”的重视,实质上是考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即利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文”的重视,主要是考文章的理解能力,只有个别题目(一般是最后一道题)考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是B级或C级。也就说考生只要能够掌握较扎实的文言文知识,文言文试题其实还是相对简单的。
3.从答案的编制看,文言文测试题目出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这里“课外”的含义一般指选材是学生没学过的,题目是没做过的;“课内”的含义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指测试的知识是学生,课内学过的,二是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近几年的文言文选材多出自封建社会官修的所谓“正史”,如2002年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2001年选自《史记·田单列传》、2000年选自《三国志·胡质传》、1999选自《北齐·苏琴传》、1998年选自《宋史·忠义--李若冰》等。以上史书书都列在“二十四史”中,这些都是教材没有出现过的。高考就是结合学生没学过的内容,非常巧妙地测试出学生课内文言文学习的水平。例如2002年第十一题中“结发”,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孔雀东南飞》有诗句“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有注“结发”为刚成年的时候,考生可以据此选出答案。12题考查两两比较,每一个选项的第二个例句都出自课本;A项中出自苏轼的《石钟山记》,B项出自司马迁的《陈涉世家》,C项出自《过秦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