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1
- 资源简介:
- 高中历史第17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导学案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17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导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
 高中历史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
 第17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 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和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内容;
 (2) 理解: 苏联经济改革的必要性;客观评价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改革;
 掌握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启示。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概括、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验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
 (2)让学生联系中国的实际,认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复杂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重点和难点
 1、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和评价;
 2、二战后苏联经济建设带来的启示;
 3、正确认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体会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复杂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 学习过程
 第一篇章: 爱恨交加话模式
 ——改革的背景
 根据视频及所学知识归纳斯大林模式的功绩和弊端。
 功绩:
 弊端:
 第二篇章:艰难曲折探改革
 ——改革的过程
 ★ 赫鲁晓夫改革
 活动一(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涉及哪几个方面?其侧重点是哪个方面?
 2、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是怎样的?请结合材料分析。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自主学习 整体建构〗
 阅读教材,梳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的概况,并完学案表格(注意表述应简明扼要):
 阶段 时间 主要任务
 过渡时期
 十年探索
 十年文革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问题探究 能力提升〗
 材料: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简述建国初期工业化的主要成就
 二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自主学习 落实基础〗
 阅读教材第2目,梳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过程
 行业 主要方法、途径 意义
 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