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共15道小题,约11830字。 - 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读图,序号和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采取了焚诗书控制思想的措施
 B.②发现了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C.③诞生了儒家学檬创始人孔子
 D.④创作了我国最早的抒情长诗《离骚》
 2.《通鉴纪事本末》记载某朝皇帝说:“朕即位之始,览前王令典,睹五代弊端,乃革故鼎新,别怍朝廷法虚。”下判史实与此相符的是( )
 A.“分天下出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B.“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削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C.“知州掌郡国之政令,通判为之贰“
 D.太学士之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而已”
 3.《晚明大变局》一书提到:“近来人们常说‘晚清太变局’,殊不知晚明也有大变局……它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的,而是有世界背景的。”这里的“晚明大变局”主要表现在( )
 A.坊市制度连渐被打破 B.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C.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 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4.阅读如图和诗文,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
 渔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
 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
 好作寒江钓雪图。
 ①此画是古代人物画的代表,体现了“以形写神”的风格。
 ②此画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抒发性情重于刻画细节。
 ③由于科举考试侧重诗赋,此时古代诗歌创作达到全盛。
 ④该诗对当时思想界脱离现实、空谈心性的状况提出批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1898年谭嗣同在《论今日西学与中国古学》中曾指出:“中国艰危……然吾约计开辟以来,战国与今日遥遥相映,时局虽皆极危,却又是极盛之萌芽。”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
 A.借鉴历史经验,主张中体西用
 B.民族危机加深,出现变革契机
 C.认同百家争鸣,致力托古改制
 D.主张救亡图存,提倡民主共和
 6.《每周评论》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是民意与正气的表示,也是中国国民的创举”。该事件( )
 A.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
 C.标忠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7.下列诗词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推倒三山黎庶悦,中华崛起翻新页。
 ②聚首上海怀天下,再游湖上驭红船。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