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必修4,8份打包)
- 资源简介: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必修4)
第05课+苏轼词两首-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必修4)+Word版含解析.doc
第06课+辛弃疾词两首-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必修4)+Word版含解析.doc
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必修4)+Word版含解析.doc
第08课+拿来主义-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必修4)+Word版含解析.doc
第0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必修4)+Word版含解析.doc
第10课+短文三篇-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必修4)+Word版含解析.doc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必修4)+Word版含解析.doc
第12课+苏武传-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必修4)+Word版含解析.doc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苏轼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他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先后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到任湖州不到三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以后,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重点理解】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念奴娇》的上片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特别提出“人道是”三个字?
提示:赤壁之战的战场到底在什么地方,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据考证,有人认为在现在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而苏轼写这首词时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他所游的地方在湖北黄冈的赤鼻矶。用“人道是”这三个字,表示作者对于黄州“赤鼻矶”就是三国周瑜破曹处的说法是有怀疑的,是说人们传说是如此,而自己并不坚信。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通过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样写对下片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上片通过描写滚滚东去的滔滔江水、高插云霄的陡峭山崖、汹涌骇浪拍击江岸、
……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其词风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她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之一。
主要作品:前期有《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后期有《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重点理解】
1.“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对句意表达有何作用?
提示: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与“纱厨”往昔是与丈夫共用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百转。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究竟好在哪里?试用自己的话回答。
3.《醉花阴》中词人运用哪些景物来烘托心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景物: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西风、黄花。本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那似曾相识的雁儿再度飞过,丈夫却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再者,词人避居江南,远离故土,看到北来的大雁便认为这是家乡来的大雁,因而说是“旧时相识”,可见,雁儿还勾起了词人的“怀乡之思”。
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试分析此结句的妙处。
提示:词人用口语的形式,脱口而出:这情形、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包括得了、
……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班固(32-92年)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伯班嗣、父班彪,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固自幼受家庭教育,在父、祖的熏陶下,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他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父卒,以父所著《史记后传》未详,乃潜精研思,欲继承其父末竟之事业,完成其书之编撰。不久,有人上书明帝,告发固私改国史,因被收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弟班超诸阙上书,为之力辩,乃得释。后明帝召诣校书部,任为兰台令史,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完成其父所著之书。于是,在父彪《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的基础上,潜精积思二十余年,于建初中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其八《表》和《天文志》又由其妹班昭及史学家马续续成。其文辞渊雅,叙事详赡,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新体例(《史通•六家》)。对后世史学编撰深有影响。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重点理解】
通假字
女为人臣子 “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头县北阙 “县”通“悬”,悬挂
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
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
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因泣下霑襟,与武决去 “衿”同“襟”。“霑”通“沾”“决”通“绝”
此类活用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用法,使……归
其一人夜亡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天雨雪 名词作动词,下 学%
宜皆降之 使动用法,使……投降
惠等哭,舆归营 名词作动词,用车子送
单于壮其节 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豪壮
欲因此时降武 使动用法,使……投降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使动用法,使……争斗
空以身膏草野 名词作动词,滋润
杖汉节牧羊 名词作动词,手中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