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共26题,约11040字,有答案解析。 - 重庆市万州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儒、道、 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与“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体现了墨家的非攻思想。A体现了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排除;B体现了荀子以德治国的思想,排除;C体现了墨家尚贤的思想,故C正确;D属于法家的思想,排除。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思想
 2.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从民本角度论述皇权思想
 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可知,君与民的关系如同舟与水的关系,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想通,故C正确;荀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不可能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故A错误;此时君主专制还没有建立,故BD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思想
 3.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根据右图,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