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共36题,约9580字。 -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注意事项:
 第Ⅰ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1. 周初分封都要有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族人到达封地,建立军事据点,由点到面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国”之中的居民叫“国人”,“野”之中的居民叫“野人”。下列推断最有可能正确的是
 A.“国”在西周时发展为封建城市 B.“野”的范围大小决定着诸侯国的地位
 C.“国人”多数是贵族的同族人 D.“野人”的主要职责是拱卫京师
 2. 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
 A. 逐渐走向中央集权 B. 率先废除了分封制
 C. 最早实行了郡县制 D. 具备了称雄的实力
 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乃营建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而从2002年的阿房宫考古队考古发掘中发现,阿房宫前殿没有建成,“火烧阿房宫”是历史误传。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 关于阿房宫的研究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论证
 B. 教科书关于秦朝后期的历史必须重新编撰
 C. 任何历史研究必须通过考古发掘才能证实
 D.《史记》不可能是信史,信史之说不正确
 4.南朝时期,寒人通过充将帅,掌机要(中书舍人),任典签(代表皇帝监察地方诸王刺史)
 不断提升政治地位,寒人地位的上升主要表明
 A.门阀氏族政治的形成 B.文化教育的逐渐下移
 C.专制皇权的逐渐加强 D.监察的非理性化趋势
 5.贞观三年,吏部尚书杜如晦对唐太宗说,“两汉取人,皆行着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
 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科举),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
 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这表明
 A.唐太宗决定改革科举制度 B.杜如晦认为科举制有缺陷
 C.唐朝继承了汉朝的察举制 D.唐初选官缺乏统一的制度
 6.明代中央秘书机构及各部门的秘书由进士通过馆选,进入翰林院学习后才能担任。同时实行了进士观政、监生历事的实习制度和从地方现任职官中挑选秘书的“观政进士”。明代的这一制度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制约力度 B. 有利于秘书选抜的公平公正和实效性
 C. 促使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D. 提高了秘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