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试卷(解析版0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共35题,约16840字,有答案解析。 - 福建省三明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1、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代杰出的部落首领,炎帝陵的祭祀活动,历代王朝都很重视。2008年,炎帝陵祭典被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认为,(西周)所有新建的封国人都是少数周族的贵族统治多数被征服族人,其土既非周人所有,其民也与周人不类,这些新来者的统治地位,如果没有坚强的武力作其后盾是支持不住的。这表明( )
 A、分封具有武装殖民性质
 B、血缘关系是分封制基础
 C、新来统治者遭坚决反对
 D、周朝军事实力非常强大
 3、据古文字学家研究,在殷墟甲骨文中,“帝”字共有三种含义。其一是花蒂的象形,“用此象征殷商种族绵延不绝的本源;其二以“帝”作为祖先神的别称;最后以“帝”或“上帝”称呼天神时,实际上就是把天神当作本宗族的本根。这说明( )
 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色
 B、父系关系开始受到重视
 C、皇权来源于宗法祭祀
 D、商王室认为其是神的后裔
 4、据《左传》载,“君令而不违(礼),臣共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好事情)。”这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之一是( )
 A、规范人际交往工具
 B、凝聚家族的手段
 C、维系等级的工具
 D、端正民心的工具
 5、同学们对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一些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周公制礼:巩固周王朝的百年基业》
 B、《周代:手工业者是准公务员》
 C、《禹传启: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D、《《诗经》:黄河的浪漫风情》
 6、春秋战国之际,“士庶合流”使士阶层得以扩大,大批的“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了“士无定主”的游离状态的游士。大批“游士”的出现( )
 A、反映了分封制逐步瓦解
 B、促使了宗法制度走向崩溃
 C、表明了官僚政治已形成
 D、导致了国家政局日益动荡
 7、某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下列史实可以用于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郑国渠修建
 ②铁农具的使用
 ③都江堰的修建
 ④一牛挽犁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8、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书社”。“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也就是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写画在版上。书于“版图”的村社也就被称为“书社”。“书社”的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