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九年级(下)摸底化学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5题,约16390字。
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九年级(下)摸底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干冰升华
B.
净化水
C.
蒸发食盐水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净化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蒸发食盐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四氧化三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蒸发结晶食盐水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
B.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用石蕊溶液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D.用干燥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酸碱度
【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空气组成的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测定.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C、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D、根据溶液酸碱度是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根据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用石蕊溶液可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溶液酸碱度是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实验室用37%的浓盐酸配制lO0mL l0%的稀盐酸,不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是( )
A.托盘天平 B.玻璃棒 C.烧杯 D.量筒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来推出需要的仪器用37%的浓盐酸配制10%的盐酸,即通过加水稀释37%的盐酸而得到10%的盐酸,操作过程为计算﹣量取﹣溶解.据此判断配制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所提供的仪器.
【解答】解:在对37%的盐酸加水稀释时的基本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存放,量取操作需要使用量筒、胶头滴管,溶解操作需要使用烧杯、玻璃棒,而托盘天平是用于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该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因此不需要使用该仪器.
故选A.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和所用到的仪器;使用固体溶质配制溶液的过程为计算﹣称量﹣溶解,而通过加水稀释配制溶液的过程为计算﹣量取﹣溶解.
4.下列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铁、氧化铁、氯化铁 B.冰、干冰、可燃冰
C.金刚石、二氧化碳、铁锈 D.氧气、铁矿石、石灰石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