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学案习题1(打包20套)
- 资源简介:
-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学案习题)(打包20套)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1酝酿中的变革互动课堂学案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347.doc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1酝酿中的变革成长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90.doc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1酝酿中的变革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91.doc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2百日维新成长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92.doc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2百日维新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93.doc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测试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98.doc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检测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99.doc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94.doc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课前预习学案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348.doc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课堂互动学案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349.doc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学案1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350.doc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学案2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351.doc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一酝酿中的变革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96.doc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一酝酿中的变革课前预习学案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352.doc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一酝酿中的变革课堂互动学案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353.doc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一酝酿中的变革学案1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354.doc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一酝酿中的变革学案2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355.doc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一酝酿中的变革自我小测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97.doc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测评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100.doc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检测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101.doc
 -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1 酝酿中的变革成长训练 人民版选修1 
 夯基达标
 1.清政府中央和地方要员支持强学会说明( )
 ①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扩大 ②一些爱国官员希望变法图强 ③强学会在光绪帝支持下建立 ④守旧官僚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清政府中央和地方要员支持强学会,其内因是爱国官员希望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外因是变法运动的影响。也可用排除法,③④不符合史实,排除包括③或④的选项即可。
 答案:A
 2.维新运动的兴起主要表现为( )
 ①公车上书 ②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③各地学堂、学会、书局、报馆的纷纷建立 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领袖人物的涌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维新运动的兴起表现为政治运动、政治团体建立、领袖人物、组织宣传等多个方面。
 答案:D
 3.早期改良思潮形成的条件是( )
 ①民族危机 ②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 ③西学的传播 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探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早期维新思想是先进的中国人在民族危难形势下,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弊端并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产物。
 答案:D
 4.下列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②以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为目的 ③以振兴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为目标 ④为戊戌变法做好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维新变法准备了条件,为后来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答案:A
 5.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的根本措施是( )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B.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
 C.变科举、开学校
 D.办报刊、立学会
 解析:教材提到了《变法通议》的有关内容,梁启超在其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变法主张,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即革新中国的政治制度。
 答案:A
 ……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1 酝酿中的变革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
 一、选择题
 1.下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 )
 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
 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
 C.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
 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
 2.梁启超的“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培养实用人才 B.创办新式学堂
 C.变革科举制度 D.实行政治民主化
 3.公车上书是维新派的一次重要活动,关于公车上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起因于《马关条约》的签订
 B.是康有为联合各省应试举人发动的
 C.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和变法等主张
 D.光绪帝看后非常感动,接受了其主张
 4.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争取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D.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5.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中三人属于中国近代哪一派别?其主张是什么?
 (2)早在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既已产生,与19世纪末的康梁思想相比,它有哪些局限性?
 (3)这一思想后来发展为戊戌变法运动,这一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影响是什么?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求御外之术,唯有力图自治,修明前圣制度,勿使有名无实;而于外人所长,亦勿设藩篱以自隘,斯乃道器兼备,不难合四海为一家。
 ——《李鸿章传》
 材料二 严复说:“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
 ……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2 百日维新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
 一、选择题
 1.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因为它( )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B.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C.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2.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
 ①裁撤冗员 ②取消旗人特权 ③废除八股 ④裁汰旧军队 ⑤设立京师大学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3.“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③设立京师大学堂 ④改革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概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日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5.戊戌变法使大小官僚及其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因为变法规定( )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C.废除八股取士
 D.裁汰绿营
 二、非选择题
 6.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日两国都在不断进行改革,但结果却迥然不同。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请完成:
 (1)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
 ……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
 一、选择题
 1.郑观应主张“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的根本目的是( )
 A.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维护清朝统治
 C.学习西方的经济制度
 D.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解析:准确理解“商战”的含义,就能看到其根本目的。
 答案:D
 2.下列观点中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当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解析:A项是洋务派的思想,B项是维新派的思想,C项是革命派的思想,D项是顽固派的思想。
 答案:B
 3.将康有为的下列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组织保国会 ②创办《万国公报》 ③第一次上书光绪帝 ④发起公车上书
 A.③④②①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解析: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1895年7月,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1898年,组织保国会。
 答案:A
 4.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解析:“民主”“民权”是资产阶级的主张,而四个选项同资产阶级有关的只有C项。
 答案:C
 5.百日维新的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B.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
 C.取消重叠机构,裁汰冗员
 D.裁撤绿营,编练新式陆军
 解析:C项使一部分顽固派失去了“铁饭碗”,因而直接触及其利益。
 答案:C
 6.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