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00字。
《最后一课》教案
台州前所中学陈桂红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创作背景。
2.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爱国主题。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 心理描写对任务思想感情的作用
2、 文中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导入
你们能否想象一群无忧无虑天真淘气的学生,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面对国土践踏、尊严受辱时会是一种怎样的表现呢?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名篇《最后一课》,它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么一种状况下的故事。
二、文学常识
1、作者介绍
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出身法国南方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就独自谋生。先在一所小学校里担任学生自修辅导员。后来到巴黎,从事文艺创作,过着清苦的青年文人生活。
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1873年,他发表的又一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故事集》,就是以这次战争为背景的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共计近百篇短篇小说。每篇一般两三千字,文笔简洁生动,题材丰富多彩,构思新颖巧妙,风格素雅清淡。
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3、 小说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按篇幅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三、正音正字
哽 gěng 赚 zhuàn
踱 duó 摊tān
惩罚 chéngfá 祈祷qídǎo
诧异 chàyì 宛转wǎnzhuǎn
胳膊 gēbo
四、新课学习
⑴情节分析
1、这篇小说从情节上来看,可以分成哪三个部分? 序幕 上学路上(1-6)
开端 课前 (7-10) 发展 课上(11-23) 高潮结局 下课(24-29)
2、这篇小说是以什么为行文顺序的? 时间
3、这篇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的? “我”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