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27份)
- 资源简介:
- 【人教版】必修1历史学案(Word版,27份打包)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0课 鸦片战争.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3课 辛亥革命.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4课 新民主主义的崛起.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6课 抗日战争.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7课 解放战争.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doc
 历史必修一学案: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doc
 课题: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1.西周的建立
 2.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对象、诸侯的权利和义务及影响
 3.宗法制的目的、内容、特点及作用
 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主学习1】
 一、西周的建立及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 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
 3.内容
 (1)分封对象:王族、 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2)分封内容: 和人民。
 (3)诸侯义务: 、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 的义务。
 (4)诸侯的权利:受封分诸侯在自己的领地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可以再分封,设置官员、
 、 。
 (5)影响:积极:加强了对 的统治。
 消极:
 【巩固练习1】
 1.《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中的 “封建” 主要是指( )
 A.内外服制度 B.分封制度 C.礼乐制度 D.郡县制度
 2.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授土”,司徒“授民”。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 )
 A.周天子器重有望成为全国大宗的诸侯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非同姓亲族分封当以礼待之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典型体现
 3.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被废除 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自主学习2】
 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 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 和 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特点:核心是
 4.内容
 (1)嫡长子继承制:王位及各种爵位由 继承。
 (2)大宗和小宗关系: 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周王的地位: 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巩固练习2】
 4.(2010•吉林模拟)《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要追根溯源的话,要追溯到(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复习检测】分封制的对象、目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标】
 1.秦朝统一的时间、顺序、意义
 2.始皇帝的由来及皇帝制的特点
 3.三公九卿的职能、作用
 4.郡县制的推广及作用
 【自主学习1】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秦朝统一:
 秦国经过__________后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于公元前____年实现了统一。
 意义:
 【自主学习2】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
 (1)确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因此定尊号为“皇帝”。
 (2)特征: 、 、
 2.三公九卿
 (1)职责
 ①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 ,并负责监察百官。
 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 。
 (2)作用
 ①三公九卿之间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 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一定程度上 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巩固练习1】
 1.《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谦虚的产物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2.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 )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尚书令 D.刺史
 3.“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 )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4.《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是 ( )
 A.中央集权 B.皇权至上 C.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D.独断性和随意性
 5.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在)________,
 左才(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空缺部分应是( )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自主学习3】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郡县制的推广
 (1)出现: 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
 (2)推广: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 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
 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复习检测】三公九卿的职能、作用是什么?
 【教学目标】
 1.汉朝的郡国并行制的弊端以及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影响
 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职能、影响
 3.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
 5元朝的行省制度
 6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自主学习1】
 一、汉代的郡国并行制
 (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
 (2)措施:武帝在景帝平定 “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 ”。
 (3)影响:
 二、元朝:
 行省制度
 (1)措施
 A.地方设 ,长官由朝廷任命。
 B.边远民族地区设 管理。
 C.西藏设 管理
 D.河北、山东、山西由 管理
 (2)影响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 的开端。
 【巩固练习1】
 1.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旨在解决( )
 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B.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C.王国内部的权力之争
 D.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自主学习2】
 二、三省六部制
 1.三省的职能
 ①三省: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 、 和执行。
 2.影响
 ①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 ,保证了 的独尊。
 三、宋朝分割宰相的权利
 增设参知政事、 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巩固练习2】
 2.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3.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4.《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使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 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 )
 A.军政 B.民政 C.行政 D.财政
 5.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革措施( )
 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B.加强中央集权
 C.分割宰相职权
 D.改革科举制度
 【自主学习3】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实行 ,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