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全一册教案(19份)
- 资源简介:
-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全一册教案(打包19套)人民版选修1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梭伦改革一雅典往何处去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20170829012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二明治维新的举措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2017082901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三迅速崛起的日本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2017082901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一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2017082901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2017082901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20170829016.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2017082901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一酝酿中的变革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2017082901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二中兴埃及的改革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20170829011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一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20170829011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20170829011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20170829011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20170829011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20170829011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20170829012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一积贫积弱的北宋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20170829012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20170829012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一“神圣的中心组织”__天主教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20170829012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梭伦改革二奠定雅典民主基石的政治改革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201708290126.doc
 二 明治维新的举措
 学习目标:
 1.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2.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1.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难点:认识维新政策的资本主义性质。
 教材整理1 破除旧政治体制
 1.纲领政策
 (1)1868年,公布了《五条誓文》,要求广兴会议,向西方学习,改革各种封建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公布《政体书》,整顿充实政府的组织机构。
 2.主要内容
 (1)建立中央集权
 ①举措
 a.剥夺了各藩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使之成为天皇政府的地方官。
 b.1871年实行废藩置县的改革。
 c.组建“御亲兵”,保证措施的施行。
 ②影响
 a.剥夺了藩主的权力,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初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推进了日本政治体制的近代化。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①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即:皇族、华族、 士族和平民)平等。
 ②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居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的劳动力。
 ③取消武士特权,武士阶层彻底瓦解,一部分成为资本家,另一部分成为普通劳动者。
 (3)学习西方制度:1871年,派岩仓具视使节团考察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课中思考] (1)阅读教材P104“学习思考”,废藩置县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结束了各藩领主的割据势力,巩固了新政权,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为全国范围内实行更大改革创造了条件。
 (2)阅读教材P105“学习思考”,你觉得当时的日本社会能达到福泽谕吉所说的那种状态吗?
 【提示】 不能。原因:①皇族和华族依然享有特权;②平民在职业、居住等方面仍然受到歧视,处于事实上的不平等地位;③经济上的不平等是造成一切不平等的根源,只有实现了经济上的平等,才能实现其他方面的平等。
 教材整理2 殖产兴业
 1.第一阶段:创办官营企业。
 (1)领导机关:工部省和内务省。
 (2)实施步骤
 ①接管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兴建铁路。
 ②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设立“模范工厂”,引导民间兴办企业,推动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实行“劝业政策”,通过向私人发放无息贷款、补助金等,奖励私人投资工矿业。
 2.第二阶段:保护私人资本主义。
 (1)背景
 ①日本民间经营的近代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②自由民权运动提出了“自由经营”的口号,反对政府以官营为主的经济方针。
 ③官营企业已完成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以及培养技术工人等历史使命。
 (2)方针:“处理”官营企业,利用政府力量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3)实施:1880年,颁布处理官营企业的条例,将除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新型资本家经营,对资本家免征商业税。
 (4)作用:为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的转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07“学习思考”,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提示】 国家创办示范工厂带动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材整理3 富国强兵
 1.内容
 (1)建立新式军队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常备军。
 ②颁布第一个征兵令,按照德国方式训练日本军队。
 ③灌输武士道精神和忠君爱国思想,把效忠天皇作为军人的天职。
 三 迅速崛起的日本
 学习目标: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1.重点: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
 2.难点:理解对日本被称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的理解。
 教材整理1 资本主义的发展
 1.表现
 (1)19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工业革命高潮,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2)以重工业企业为代表的财阀资本和国家资本发展迅速。
 (3)政府扶植大资本家发展为财阀,垄断组织产生。
 2.特点
 (1)主要靠国家的扶植和保护,其“自由”与垄断的阶段性很不明显。
 (2)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融合,形成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
 (3)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集中程度远不及西方列强。
 3.局限
 (1)自然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2)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集中程度都远不及西方列强。
 4.影响
 使日本采取军事手段为国内的垄断资本获取市场和原料产地。
 [深度点拨] “殖产兴业”政策的特点
 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材整理2 君主立宪政体
 1.背景
 (1)明治政府仿效德国制定宪法,实行专制主义统治。
 (2)自由民权运动呼吁制定一部民主宪法来推动社会发展。
 2.确立
 (1)标志:1889年2月,明治政府以天皇“御赐”的形式,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
 (2)内容
 项目 内 容
 天皇 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集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统帅权于一身
 臣民 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但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和不违背臣民义务的前提下方可享有
 议会 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
 ①贵族院:议员主要是皇族、华族及天皇任命的高额纳税人和有特殊功勋的人
 ②众议院:众议员根据选举法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
 内阁 内阁对天皇负责
 法官 法官由天皇任免
 (3)性质:具有日本特色的、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4)评价
 ①进步性:承认人民享有选举权等一些权利和自由。
 ②局限性:带有保守和浓厚的封建色彩。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13“学习思考”,读《大日本帝国宪法》有关条款,想一想天皇在日本国家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
 【提示】 天皇作为国家的元首,其职位世袭。大体上仍保持着封建时代专制君主所享有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集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统帅等大权于一身,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天皇也受到宪法中相关条款的制约,并不直接行使统治权,而是通过国务大臣来统治。
 教材整理3 踏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日本
 一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学习目标:
 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1.重点: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日美亲善条约》的影响。
 2.难点: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
 教材整理1 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1.原因
 (1)生产力提高,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2.表现
 (1)城市
 ①形成了以大阪、江户、京都为中心的全国商品流通网络。
 ②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有所发展。
 (2)农村: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①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普遍发展起来。
 ②一小部分兼营手工业的农民,开始使用雇佣工人。
 ③出现新兴地主,出租土地,征收地租。
 3.影响
 (1)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农村出现农村商人和新兴地主。
 (2)加速了日本社会的分化。少数人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人成为受剥削的工资劳动者。
 (3)有些商人获得了购买武士头衔和参与藩政的特权,成为新兴阶层。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97“学习思考”,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瓦解了自然经济;新兴地主、富商及手工业工场主等新兴阶层兴起;森严的等级制度遭到破坏。总之,日本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开始瓦解。
 教材整理2 人民的抗争
 1.农民
 农民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到残酷的剥削,生活在死亡线上,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2.武士——大盐平八郎起义
 (1)领导:中下级武士。
 (2)地点:大阪。
 (3)结果: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4)影响
 ①武士主动联合农民和城市贫民进行暴动,这在日本历史上是第一次。
 ②暴露了幕府政权的腐朽和无能,幕府政权的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③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幕府的封建统治摇摇欲坠。
 3.大名
 (1)代表:萨摩、长州等地的大名。
 (2)措施:积极镇压农民起义;展开激烈的权力角逐。
 4.天皇
 天皇也乘机利用反幕府的力量来恢复自己的统治地位。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98“学习思考”,19世纪上半期,日本社会为什么会频繁发生农民起义?
 【提示】 日本农民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到将军、大名的剥削,同时富商、新兴地主等也盘剥农民;全国性的灾荒经常发生;将军等统治者奢侈腐化。
 教材整理3 佩里叩关
 1.概况
 (1)1853年7月,佩里率领舰队来到日本,用武力胁迫日本接受美国的要求。
 (2)1854年3月,幕府与美国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2.影响: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彻底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状态。
 (1)政治上:日本的国家主权受到损害,内政受到干涉,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