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三试卷(第04周)(7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04周)(打包7套)(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04周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17092914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04周每周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17092914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04周民族节日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170929146.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04周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17092914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04周文化遗产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17092915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04周周末培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17092915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04周尊重文化多样性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170929155.doc
每周一测
一、选择题
1.我国传统民族节日包含家国天下的社会秩序,也包含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还涉及戏曲曲艺、音乐舞蹈等艺术品类;此外,也与娱乐游艺、游山玩水的生活趣味和美食、服饰、工艺等美的追求密切相关。这说明我国传统民族节日
①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表达着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
③引领着时代文明的新风尚
④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综合网络调查以及线下调查,数据显示,春节在国人心中地位最高,90.9%的居民表示喜欢过春节;其次是中秋节,68.5%的居民表示喜欢过中秋节;喜欢过端午节和元宵节的居民分别占34.7%和23.9%。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
②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
③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④对中国人的价值判断有决定性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017年3月17日,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与南开大学签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传承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通识教育、振兴传统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政府与院校合作开展非遗保护有利于
①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②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③展示民族优秀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④彰显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世界文化大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每年5月的第2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在母亲节这天,日本人送给母亲的是红石竹,泰国人送茉莉花,大多数国家通常是送康乃馨,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而中国人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这说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无国界,民族节日所具有的特色正逐渐消失
③文化决定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民族文化都应受到尊重,都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都有权利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体现了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各国文化差异性的原则
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民族节日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不同的传统节日能够使人们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魅力。在我国,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这些传统节日
①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对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
④是世界文化与自然的遗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我国的传统节日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能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①③应选。传统节日只有部分属于世界文化遗产,但都不属于自然遗产,④不选。材料没有涉及国际文化交流,②不选。故选C。
民族节日
(1)形成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作用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各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及习俗,保存了其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精华,在维系和促进民族成员间相互理解和信任,促进民族融合力,以及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方面都曾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3)功能
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民族节日与传统习俗的关系
(1)区别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2017年3月,历时3个月的“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艺术展在美国丹佛圆满闭幕。徐悲鸿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兵》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的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材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时代精神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1.文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文化共性是指不同文化具有共同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文化个性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即一种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因为,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因此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化不管差异多大,都有其共同之处。
比如,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该民族社会生活的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要借助于一定的途径得以传承,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一定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如果我们看不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世界文化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可能”!
同时,由于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条件和发展状况不同,政治制度、历史传统存在差别,生存与发展的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它们的社会实践的水平和具体方式是各有特色的,这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各自特色。如果看不到不同文化的“个性”,世界文化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必要”。
2.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说,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又都是本民族人民的生活的反映和智慧的结晶。二是从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来说,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具有普遍的共同的规律,即文化具有世界性。同时,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特征,反映了本民族特有的东西,即具有民族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