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00字。
对2006年高考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能力训练的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不能局限于针对具体训练题的解答指导,不能局限于只对于诗歌中的一点或一两句的解释,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能力。
(2002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2003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张伟明《2002年高考语文命题展望》: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赏析。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
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
200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第16题的古诗赏析,命题的意图是在基本读懂全诗的基础上作赏析,有求实之意。但从学生的答案看,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能力很弱。如考生将“复玉关”说成是地名,说成是收复玉关。一见“青冢”,就说战死沙场,无视“三春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