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讲练试卷(中)(16份)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人教版】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精品讲练试卷(中)(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七单元 第19讲 新航路开辟与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八单元 第21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八单元 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九单元 第23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九单元 第24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提升课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六单元 第16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六单元 第17讲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六单元 第18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提升课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七单元 第20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单元提升课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十单元 第25讲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十单元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十单元 第27讲 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提升课 Word版含解析.doc
 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
 考纲考点 命题思路 考情分析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2016•课标全国Ⅰ,28)晚清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2.(2016•课标全国Ⅰ,40)近代解决人口压力的设想
 3.(2016•课标全国Ⅲ,41)近代中国开放历程
 4.(2015•课标全国Ⅰ,28)小农经济顽强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5.(2014•课标全国Ⅰ,28)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6.(2013•课标全国Ⅰ,29)晚清现代化的趋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7.(2012•课标全国,3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张謇) 1.从考查方式看,近年新课标地区的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力度较大,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题型多有出现,如2016年全国课标Ⅰ卷以40题形式呈现,2015年全国课标Ⅱ卷和2016年全国课标Ⅲ卷都以第41题形式出现。
 2.从材料形式看,主要以文字材料为主,2015年全国课标Ⅱ卷出现表格材料,2016年全国课标Ⅲ卷则采用了图片材料。
 3.从考查知识看,民族工业的发展以及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尤其是对近代前期和抗战时期民族工业考查比重较大;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影响也是复习的重点内容。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2016•课标全国Ⅱ,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2.(2016•课标全国Ⅲ,30)民族工业对抗战的支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2015•课标全国Ⅱ,41)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的变化
 2.(2014•课标全国Ⅱ,28)维新思想与近代中国的服饰变革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2014•课标全国Ⅰ,30)电影发展与流通税费
 第21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纲要求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标提示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点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
 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纲要求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课标提示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考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考点二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西方文化 ②西装 ③四合院 ④“断发易服” ⑤反清革命 ⑥勤俭节约 ⑦“菜篮子工程” ⑧休闲方式
 考点二 ①淞沪铁路 ②胥各庄 ③第一位 ④汽车 ⑤轮船招商局 ⑥冯如
 ⑦北京至天津 ⑧上海 ⑨台湾 ⑩南京 ⑪维新思想 ⑫《新华日报》 ⑬《定军山》 ⑭工农生活 ⑮北京电视台 ⑯1994
 [巧学妙用]
 概念阐释——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两方面。社会生活变迁不仅是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而且与政治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断发易服是反对清王朝的表现,废除缠足和提倡婚姻自由是反对封建制度的表现。
 图示解史——服饰发展的三大阶段
 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
 考纲考点 命题思路 考情分析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2016•课标全国Ⅱ,31)“一五”计划的主要目的
 2.(2015•课标全国Ⅰ,31)“一五”计划(工业化)
 3.(2014•课标全国Ⅰ,31)“一五”计划与计划经济体制
 4.(2014•课标全国Ⅱ,31)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5.(2012•课标全国,32)新中国的经济建设(1958年) 1.从考查方式看,近年全国卷命题以选择题为主。
 2.从材料形式看,以数据表格或图文史料为主。
 3.从考查知识看,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是命题重点,尤其关注“一五”计划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2013•课标全国Ⅰ,35)中国80年代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政策比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1.(2016•课标全国Ⅲ,3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2011•课标全国,34)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和作用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12•课标全国,33)建国后经济体制的变化(1992年下海潮)
 第23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考纲要求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课标提示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活动,总结其经验教训。
 考点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考点二 探索与失误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1952 ②1953~1957 ③重工业 ④社会主义工业化 ⑤资本主义工商业 ⑥公私合营 ⑦1956
 考点二 ①主要矛盾 ②工业国 ③成功探索 ④八大二次会议 ⑤经济落后 ⑥公社 ⑦经济困难 ⑧“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⑨1962年
 ⑩经济领域 ⑪1973 ⑫全面整顿
 [巧学妙用]
 构图解史——过渡时期
 数据证史——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
 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农、轻、重投资比例失调。
 图解历史——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