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全一册学案(28份)
- 资源简介:
- 【岳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3全一册学案(打包28份,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0课 梨园春秋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4课 理性之光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5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9课 电影与电视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1课 孔子与老子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5课 现代科学革命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9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4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7课 汉字与书法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8课 笔墨丹青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9课 诗歌与小说 Word版含答案-历史备课大师.doc
 一、孔子的学说
 1.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著作: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3.思想主张
 (1)思想核心:
 ①“仁”。内容:“仁者爱人”;途径: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内容:“克己复礼”;途径:“正名”,达到名正言顺。
 (2)政治思想:提倡“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主张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4)教育思想、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学思
 结合。
 4.影响
 (1)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2)汉代大一统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
 二、老聃与《道德经》
 1.简介:老聃即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著作:《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
 3.思想主张
 (1)道的思想: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摈除“天命”的绝对权威。
 (2)辩证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3)政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4.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
 产生了深远影响。
 [轻巧识记] 孔子的思想体系
 [易错提醒]
 “仁”和“礼”并不是完全无关的两个概念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仁”是“礼”的内在基础和灵魂,“礼”是实现“仁”的外在手段和保障。克己复礼为“仁”,只有遵循“礼”才能达到求“仁”的境界。
 [名师点拨]
 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不受重视的原因
 (1)客观方面:春秋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争霸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2)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哲学上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等。
 2.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否定“天命论”,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3.孔子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未受太多重视。在西汉,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4.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对中国的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1.孟子
 (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2)主要思想主张:
 ①政治思想: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伦理思想: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
 取义。
 (3)影响: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2.荀子
 (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重要代表。
 (2)主要主张:
 ①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论观点。
 ②伦理思想:主张“性恶论”。
 ③政治思想: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
 (3)思想特点及影响:荀子的思想取诸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墨子与墨家
 1.历史地位:墨家学派创始人。
 2.思想主张
 (1)主张“兼爱”、“非攻”。“兼爱”是不分等级贵贱的爱, “非功”是主张各国和平相处,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2)提倡“尚力”,主张“节用”、“节葬”,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
 3.影响: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但战国之后就不再受重视了。
 三、庄子与道家
 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
 2.思想主张
 (1)提出了“齐物”的观点。
 (2)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即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3)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
 四、韩非与法家
 1.历史地位: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2.思想主张
 (1)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
 3.影响
 (1)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原因: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内容: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
 3.实质:它强调“无为而无不为”,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4.作用: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5.衰落
 (1)原因:
 ①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②儒家学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理论体系。
 (2)结果:汉武帝时,被新儒学所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1)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2)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
 (3)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特点: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3.内容
 (1)《春秋》推崇的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
 (2)“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君权神授”,又提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3)强调君主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4)提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4.影响
 (1)政治: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思想:
 ①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
 ②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轻巧识记] 董仲舒的主要思想
 [易错提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并不都是孔子的“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
 1.黄老思想适应了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成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2.汉代的儒学已不同于先秦儒学。它是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