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1全一册教案(16份)
- 资源简介:
-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全一册教案(打包16套)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教案岳麓版选修120170921013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教案岳麓版选修12017092101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案岳麓版选修12017092101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案岳麓版选修12017092101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案岳麓版选修12017092101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7课忽必烈改制教案岳麓版选修120170921011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20170921011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早期的改革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20170921011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早期的改革第11课综合探究_体会移风易俗教案岳麓版选修120170921011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早期的改革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20170921011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20170921012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3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20170921012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___明治维新教案岳麓版选修1201709210126.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教案岳麓版选修120170921012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案岳麓版选修120170921013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201709210140.doc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课标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基础知识:(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及各诸侯国的对策;(2)管仲改革以及同时期其他改革的内容及影响;(3) 魏文侯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理解社会的转型及各国政策;(2)结合当时政治经济状况分析理解改革的侧重点;(3)通过问题探究等理解掌握变法的内容与影响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2)体会一定时期的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关系;(3)改革变法是时代的潮流,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二)教学重点:“管仲改革”和“魏文侯改革”
 (三)教学难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诸侯国改革变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师生讨论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是大国争霸的时期,先后形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同时,这一时期又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争霸各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其中著名的有管仲改革和魏文侯变法。它们变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变法又给它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新变化?
 教学新课: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一)政治:
 1.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
 2.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二)经济: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六. 【课前预习】
 1.忽必烈改制的宣言是什么?改制的主要观念是什么?由此总结他改制的原因是何故?
 2.思考:“汉法”是指什么?“旧制”是指什么?二者之争的实质是什么?
 3.忽必烈即汉位以后,政体更新的原因是什么?具体的方案是什么?更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注意自己分类掌握)
 4.忽必烈转变立国之本的含义是什么?具体措施有哪些?(注意“本”的特征)这些措施与整体更新有何关系?
 七. 【课堂自主学习】
 (1)思考:忽必烈改制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原因、内容、结果,影响上的异同点?
 (2)课本P57页中“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志”一句,可以给你什么启示?
 (3)根据P58页忽必烈将元朝人分四等以及“誓俭草”的史实,思考:如何评价忽必烈在改行汉制和维护蒙古贵族利益上的做法?
 (4)由课本中蒙古贵族的墓葬你可以得到什么有效信息?
 (5)阅读课后P61页的《解析与探究》相关材料,完成材料后的2个问题。
 导入: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12世纪中期,蒙古族杰出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然后建立了蒙古汗国。蒙古汗国建立后对周围地区进行长期的征伐战争,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
 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孙子) ,公元1260年继承了汗位,建都大都(今北京)。到1271年,忽必烈正式称皇帝,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他就是元世祖。元世祖逐步巩固对北方的统治以后,就集中力量攻打南宋,终于灭了南宋。公元1279年,实现了中国南北大统一。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影响。
 导入: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步伐,德、意、俄、美、日等国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资本主义发展:------原始积累、劳动力、市场、技术
 “我们这与文明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以辽阔的疆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显然无济于事。当我们谈论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背景
 1、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内因)
 ①生产力低下
 ②严重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
 A、在农奴制下,俄国工业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
 B、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
 19C中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俄国还是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生产力———— 生产关系
 1801—1810:83、1811—1820:124、1821—1830:156、1831—1840:143、
 1851—1860:591
 ③阶级矛盾激化:A、农民骚动增多,声势日益扩大
 B、要求变革的呼声
 俄国的农奴制
 什么叫农奴制? 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日本学习唐制的目的,内容,以及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2.基本技能:学会比较相似历史事件,学会认知历史事物。3.情感培养:通过学习本课知识,认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改革创新的艰辛性;增强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的认识性和前景的光明性。
 二.学习方法:自学辅导(课程标准中对此课没有做具体要求)。
 三.学习重点: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方法、内容和影响。
 四.学习难点:大化改新内容的分析;分析改革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华文化圈:指受中华文明影响,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区域性文化体系。
 *从空间上看,中华文化圈以中国本土为中心,波及东亚乃至更远的范围。
 *从内容上看,其要素包括汉字、儒文化、典章制度、科技和中国式的宗教等。
 *从时间上看,一般观点认为中华文化圈时从秦汉开始形成并逐渐扩展的,隋唐时期,特别是唐代尤盛,所以中华文化圈也被称为“唐文化圈”。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1、日本派遣使者来中国的条件:
 (1)两国同处于东亚,一衣带水。
 (2)中国比较先进,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