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ppt5(课件+试题,打包15套)
- 资源简介: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课件试题)(打包15套)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专题整合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9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8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93.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8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94.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86.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95.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8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96.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8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97.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专题检测七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8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专题整合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98.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8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92.ppt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一、词人名片
李璟(916~961),字伯玉,初名景通,改名璟,后因避周讳又改名为景,徐州(今属江苏)人,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中主。好读书,多才艺,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
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对南唐词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词中蕴涵着浓重的忧患意识。其词今仅存四首。
二、诗词故事
王感化“感化”李璟
相传李璟即位之初,好宴乐击鞠,尝命金陵名妓王感化唱水调词。感化奉命歌唱,翻来覆去只有一句“南朝天子爱风流”,李璟因此感悟,把酒杯倒扣在桌上说:“若孙皓、陈叔宝这两个亡国之主能早感悟到这一点,当不会有衔璧出降之辱!”后来李璟手书其《浣溪沙》二首赐予感化。后李煜即位,感化以御赐词札献上,后主感动,厚赐感化。
三、文题背景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词的作年不详,似在即位初写的,又好像在丧败不支时所作。是一首秋思词。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全词表现的是悲秋怀人之情。“菡萏香销”二句是写景,是通过残败萧瑟的景物意象,来构筑一种凄凉感伤的情感氛围,来表现一种感物而动的心灵震撼,来比喻青春、生命、和平、幸福、社稷、家园乃至一切美好事物的衰落与消逝。虽为写景,然景中已潜寓着极其沉郁浓烈的伤感和愁绪。“细雨梦回”二句则是描写一种感情的氛围与境界,乃是由景物意象与动作行为两部分熔铸而成。梦醒人远,其幽怨暗恨正与迷蒙细雨有机地融为了一片;小楼吹笙,直吹到笙寒声断,其执着的思念与凄凉的心境亦从“彻”字与“寒”字中轻轻透露,构成了一个幽微迷离的情感境界。
二、悟读,诗情画境
第一片黄叶的落下,叫醒了秋天;第一声箫笛的响起,吹来了一季的忧伤。直吹得香消散,荷花残,催老了容颜。究竟何人独倚栏杆,把天涯路望断,依然心有不甘?思念向谁诉,韶光如流水,终不堪看!有多少恨,又有多少怨,在咫尺
……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一、词人名片
李煜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确实可悲可叹,但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泣血词章。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等“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李煜词的最大特点是纯真、直抒胸臆,尤其在亡国之后,他毫不掩饰地倾吐自己内心难解难排的悔恨和巨大悲痛,如泣如诉。王国维评价:“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他是我国诗歌文学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二、诗词故事
宋太宗鸩杀李后主
李煜被俘来到汴京后,其词一经写成,很快便在其住所传开。宋太祖赵匡胤一时不知该怎么处理他。后来,他的弟弟赵匡义即位后,准备对他下毒手。一年的七夕时分,探子密报:李煜带着他的大臣们一起在屋中唱着一首悲凉的曲子,君臣都在流泪不止。赵匡义赶忙去听他们在唱什么。一去,就听见南唐君臣正在唱《虞美人》。词作一
……
专题七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词
词,亦称“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是我国古代诗歌园地中的一朵奇葩。约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原指合乐歌唱的歌词,故又称为“曲”或“曲子词”等。后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称“倚声”。再后,则依前人作品的字数、句数、声律、韵律而填定。自此,方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故称为“诗余”。
词有“令”、“引”、“近”、“慢”等。“令”一般较短,“引”、“近”一般较长,“慢”又比“引”、“近”长。根据字数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限58字以内;中调,指59字至90字;长调,指91字以上者。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区别:单调的词往往是一首小令;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三叠就是三阕,四叠就是四阕,一般三叠、四叠词很少见。
词的格律,即词律,其特征是:①字数一定。每一词调都规定一定字数。短的如《十六字令》只有16个字,长的如《莺啼序》有240字。②讲究平仄。③句式参差不齐。少的为一字句,多到十几字句,各种句式都有。④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不同。有上下句押,有隔一句押,有隔二句押,有隔三句押,还有句中押;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间换韵的。
古诗中的修辞
一、理论讲解
本专题诗歌中《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十分典型,它属于高考中“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考点范畴。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要求语言精炼而形象,音调和谐而